第181章 朱霖的「勿」(2/2)
刘一民叉著腰说道:“我说老徐同志,你怎么一直问我?你赶紧想想你这次来写的主题吧!”
“说不定我已经找到了!”徐驰看著远处的队长说道。
“队长啊!”
徐驰神秘地笑了笑,没有继续说话,而是聊起了刘一民以前的事情。
刘一民骑著“阿吉”说道:“故事啊,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我给你简短的说。”
“不,你捡长的说!”
“那坐下说,骑马时间长了,大腿磨的疼!”
两个人坐在草地上讲,不一会儿其他的牧民也跑过来听了起来,还问起豫省农村是怎么样的?
听了一会儿后,喃喃地说:“都一样嘛!”
法国,曹禹站在报告厅里,对著下面的法国人做著报告。他的声音在报告厅里面迴荡,下面的人听的认真又议论纷纷。
曹禹这位法国人尊敬的戏剧家,正在向他们讲什么是中国的现代戏剧。
“在座的对待中国分为两种人,一种是自以为是的浪漫主义者,你们怀念旧中国,怀念长袍、
印章、山水画等,你们认为这是文化人的浪漫。另一种是偏见,你们对中国有偏见,当看到一切不好的东西时会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
一旦有溢美之词,你们觉得就是偏离了现实,你们这两种人,都是没办法理解真正的中国现代戏剧.”
曹禹做完报告后,下面不断地有人提问,曹禹简单幽默的做著回答。
直到下一个问题出来,曹禹脸上多了几分笑容。
“尊敬的曹先生,听说你是去年来法的作家刘先生的老师?”
曹禹笑道:“对,你们说的没错,刘一民是我的学生!”
“你如何评价你这位学生?”
曹禹竖起了拇指说道:“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学生,你们只知道他是作家,写小说的。你们不知道他也写话剧,而且写了非常多好看的剧本,深受我们国家观眾的欢迎。
不出我所料的话,他现在正在我们国家的高原上做採风,为他的下一部话剧做准备。”
下面坐著的有剧作家也有作家,一些剧作家不太了解,但很多作家对刘一民这个名字有点印象,也有人印象深刻。
“这么说你非常喜欢你这位学生?”
曹禹继续笑道:“非常喜欢,当然他也非常努力。是一位努力上进,且正直爱国的年轻人。”
“他是一位鹰派作家!”
曹禹盯著这位记者看了良久:“如果没有看错的话,你应该是《世界报》的吧?你不会是对一民进行『友好”提问的作家吧?”
曹禹的“友好”讽刺,让《世界报》的记者乾笑了两下,继续说道:“对,我提问过刘一民,
实际上我们的关係很好,我还送过刘礼物。”
曹禹意味深长的“哦”了一声,掷地有声地说道:“如果爱国就是鹰派作家的话,那我曹禹也是一个大鹰派!”
“刚才我讲过,一些人总是將对中国的偏见认为是现实,只有写中国不好的地方的作家才是现实主义,才是忠实地记录了歷史。这些偏见,希望你们改一改。
听说一民的书,在你们法国卖的很好。我去书店的时候,你们的店员还专门推荐,说应该读一读。封面上写著,『一名坚强的中国老人,以自己的身躯为他的祖国去遮挡风沙”,写的很好嘛,
这里面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保护环境的精神是全人类需要的。
实际上,我们这样的老人和年轻人,有很多,他们代表著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
曹禹来到了法国之后,专门去了几家书店,还让朋友找来了不少去年的报纸翻阅,更仔细地了解了当时发生的事情,以及法国报纸对刘一民的评价。
看到统计的销量,曹禹嘿嘿一笑:“一民这是发財了啊!”
不由得期待著《绿皮书》在美国发表后,销量会怎么样。
杂誌社曹禹已经找好了,並通过熟人投到了《巴黎评论》,《巴黎评论》虽然以“巴黎”为名,但是实际上是美国的杂誌。
几名美国的年轻作家来到法国追隨海明威的脚步创办了这样一份杂誌,70年代后,从巴黎搬回了美国。
杂誌是搬回去了,名字却没有改。
曹禹算了算日子,等自己到美国,估计应该就能拿到回復了。
回到酒店,曹禹又担心起刘一民在採风的事情,不知道会不会遇到什么危险。他以前採风,也遇到了不少的事情。
在曹禹担心的时候,在香江演出的朱霖演出完毕后,回到住的地方眉头紧锁,住在一个屋的其她演员问她怎么了,朱霖摇头装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的样子。
“哟,朱霖同志,还跟我瞒著呢,是不是想刘一民同志了?我看你最近都没有收到信了,怎么?吵架了?”
“啊!没有啊,怎么了?没想啊!”朱霖茫然地说道。
“你保密局出来的吧,都点破了还不承认,我早就知道了,没必要瞒著嘛!”
朱霖红著脸走到对方身旁赶紧说道:“韦姐,你小声点,別让別人听到了!”
“听见怎么了?”
“影响不好!”
“哎呀,什么影响不影响的,这几天我走在香江的街上,你看人家的男女对象,一个个的,羞的我都不敢看。”韦姐说完,又把看向窗户外面的街道,一对对的小情侣从楼下走过,亲昵地挽著手,有时候还会啃一下。
“哎呀,香江是香江,况且我是演员,刘一民同志是编剧。对了,韦姐,你怎么知道的?”
韦姐抱著胳膊,没好气地说道:“我怎么知道的?咱们剧院谁不知道?就你们两人以为除了导演和曹院长外,以为大家都不知道。”
朱霖“啊”了一声,久久没回过神来。人直接尷尬到捂著脸一头栽到了床上,想起两人以前还故意拉开距离,简直是傻到透顶了。
过了一会儿,朱霖整理了一下头髮,算是想明白了,也不再扭扭捏捏,大大方方地说道:“刘老师去川省採风了,最后一封信说是要到阿坝里面去,到了里面寄信不是很方便,他到处跑,写信又不知道寄到哪里。”
“原来是这样啊,小朱同志,刘老师,喷,你们年轻人的事情,我不懂..:”
等聊完,朱霖又坐在桌子上开始给刘一民写起信,虽然收不到,但是她可以写信,写完寄到川省成都的招待所,等刘一民回到成都就能够看到。
朱霖望了一下窗户,看到楼下有人正在激烈的拥吻,偷著看了几眼后,又赶忙拉上了窗帘。
写了一大行信后,又在最后空格的地方停下了笔。
过了很久,才单独写了一个“勿”,哼哼了两句,暗自猜测,刘一民会不会懂她的意思。
“韦姐,我出去寄一封信,你要不要跟我一块出去?”朱霖將信装进信封里面,站起身看向韦姐笑著问道。
“走走走,出去逛一逛,香江这么多高楼大厦还没逛完,不过还要找几个男同志一起,要不然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