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一民哥哥真能挣钱(二分之一加更求月票)(2/2)
“你猜我们两个是为什么而来?”茅盾笑著说道。
刘一民嘴角上扬:“不会是专门为了来表扬我吧!”
“反正不是专门来吃你的西瓜,今天你去取钱,就是为了买个冰箱?”夏言说道。
“对,夏天太热了,从阿坝回来一时间有点受不了这个热,於是就买了一台冰箱。”
“你了不起啊,给国家创造了七千多法郎的外匯,老夏刚才到我家敲门给我说的时候,我还不相信嘞!”
刘一民谦虚地说道:“您两位的书在外国出版,稿费肯定比我高!”
“哈哈哈,你可別逗我们开心了,我们的知名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以前的,现在可没多少价值嘍!”
茅盾去世后捐了25万元人民幣,刘一民这一笔稿费,相当於他目前一辈子存的稿费的二十五分之一了。
“你带了一个好头啊,写作创匯。咱们现在號召的是出口商品创匯,你吃了一个螃蟹,放了一个卫星。我们知道你出版,没想到这么挣钱!你的书在法国卖了多少册?”夏言问道。
“这是两万册的稿费!”
夏言和茅盾对视了一眼说道:“外国的稿酬就是高呀。不过也正常,咱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薪酬制度,以前也高,但是大家都认为这会拉高收入差距。十年期间无稿酬,作家生活困难,现在嘛,正在逐步恢復,最近提高了稿酬標准和恢復了印数稿酬,接下来作家的生活会更有保障。”
“要是咱们文艺界人人都像你一样,还能缺外匯吗?”茅盾道。
“喔~一民哥哥好能挣钱哦!”沈云抹了抹嘴上的西瓜汁,用小手鼓著掌说道。
刘一民看了沈云一眼,这可真是个好捧眼。
夏言和茅盾笑道:“你不要光想著一民哥哥挣钱,你要向一民哥哥学习,学习他的文艺创作精神,他可是跑到高原上待了一个多月的人。”
“我也能去!”
“哈哈哈,我看你到了那里,就缺氧嘍!”夏言宠溺地颳了一下沈云的鼻子。
沈云问为什么会缺氧,刘一民跟她讲了讲地理知识,不过看起来还是不懂,转头开始咬高原上的耗牛干了。
茅盾道:“来的路上,老夏大致的给我讲了一下你的话剧创作思路,上下两部,可以啊!我前几天让朋友收集了一下当时的寧波府志,你可以当做参考。”
茅盾將资料递给了刘一民,刘一民感谢了几句。接著说道:“商务印书馆要出版《追风箏的人》的单行本了,您有时间做个序?夏老,您也在这儿,正好,您也不能跑了!”
茅盾哈哈哈大笑:“老夏,那就咱俩吧,我是主动找一民做的序,你嘛,不管主不主动,都得做,在一本书上,咱们也不算孤单。”
夏言逗了逗怀里面的猫:“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四合院里,茅盾和夏言也都写话剧,能给刘一民提出不少的意见。话剧作为解放前后很重要的一种表现和宣传形式,不少作家也都是戏剧作家。
尤其是左翼作家,更是將话剧在抗战时候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三人在书房里聊到很晚,看著沈云困的坐在凳子上快要低下了头,夏言才起身准备离开。
走到四合院外,沈云揉了揉眼晴,迷迷糊糊地说道:“一民哥哥再见,过几天我来给你送猫!”
三个大人被沈云给逗笑了,都困成这样了,还不忘猫的事情。
“好,我等著!”刘一民半蹲著身子给沈云的兜里面塞了不少奶。
此时街道上已经没多少人了,月光下,茅盾往北走,夏言骑著自行车带著沈云往南走,沈云困的样子,夏言怕她掉下来,时不时地要跟她说几句话才放心。
回来后刘一民就发现在闹市中真正做到安静是极为困难的,日头刚刚露头,一阵阵敲门声就把刘一民叫醒了。
刘一民探头出去说道:“师兄,你起来的可够早的。”
一民,不早了,这都七点多了,怎么你还在睡觉?走走走,我请你喝豆汁儿!
刘一民撇嘴道:“你个东北人,你喝什么豆汁儿,你能喝习惯吗?这可是老燕京儿人喝的,尤其是不拉几的,那才叫一个地道!”
“嘴皮子这么溜,看来你不困,走吧,看一看燕京七点钟的太阳。不是我说你,一民,写作嘛,就应该鸡鸣即起,洒扫庭除,先写个一两万字。”
崔道逸紧跟在刘一民的屁股后面,走了进去。
“人言否?”刘一民头也不回地说道,
“我可是听了你的报告的,人生嘛,努力努力再努力。鲁迅先生说的,文字就像是海绵里面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嘛。你看看你这毛巾,一挤哗啦啦的流!”
崔道逸扭了扭毛巾,递给了刘一民擦脸。
“师兄,我的词儿是说给別人听的,不是给自己做的!再说了,鲁迅先生说的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一样嘛,对你来说时间就是文字!”
“有了你这个师兄,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崔道逸嘿嘿一笑:“有你这个师弟是我的幸运!”
“鲁迅先生说充足的睡眠是一天的开始!”
“说过吗?我怎么不知道!”
刘一民將毛幣掛在洗脸架上:“鲁迅先生说,如果你不知道这话是谁说的,那就是我说的。”
崔道逸拉著刘一民来到早餐店,一个劲儿的问刘一民吃这个不吃,吃那个不吃,热情的刘一民还以为他要把自己骗到外面嘎腰子。
最后刘一民要了包子和小米粥。
崔道逸尝了一口豆腐脑,笑著说道:“豆腐脑必须得咸的才好吃!”
“师兄,你找我什么事?”
崔道逸没说话,溜了一口:“怎么?师兄找你就不能是单纯吃个饭?非得有事儿。
一民啊,咱们两个交往,可没那么多的功利性,完全是同志加师兄弟关係!”
刘一民嘆了一口气:“师兄,《追风箏的人》这篇似亏是吧,李晓林师姐总是来信,
我也不能总是亏没稿子然后硬把稿子塞给你对吧!”
崔道逸没有万话,又品了一口押丞脑:“一民啊,要不再来点?吃个油条吧!”
“师兄...“
过了一鬼儿,崔道逸痛心疾首地亏道:“师弟啊,你看错了师兄。咱俩这么久没见孤了,我就不能单纯的请你吃个早饭吗?你在阿坝怎么样?师兄梦里常常梦到你,不知道你瘦了没?黑了没?习惯没?
一岸到你在阿坝,师兄就岸.......稿子写出来了没?....
刘一民紧急撤回了一个感动,差点被气过去:“师兄啊,狐狸终究是鬼露出尾巴的啊!我刚才还蛮感动的。”
“是吗?那师兄再给你讲两句!”
“停,还是纯粹的谈一谈咱们之间的编辑情吧!对了,还有件事儿得告诉你,你转达一下李书,《追风箏的人》这个出版权,商务印书馆拿走了!”
月票三百加更4000千字章节,將第三更变成四千字,等於是加更了两千,明天再来两千!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