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游歷血海,洪荒五虫(求订阅)(2/2)
他平心静气,诸般宝贝盘旋身侧加持修行,要开始凝练顶上三了。
然后又分神一道,继续炼化那元屠、阿鼻、十二品业火红莲。
强取豪夺,终归不是正道,其中多有檯,非是一时半刻能够获得的。
这也让吴云暗暗庆幸当初是威逼利诱那接引和准提主动交出了接引宝幢和七宝妙树,否则如今要炼化五件极品先天灵宝,当真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
元屠、阿鼻,杀生灵不染业力,乃是杀伐重宝,甚至可以破祖巫真身。
业火红莲更是重要,乃是以后吴云谋划血海之后,配合诸般宝贝净化血海的好宝贝。
都有大用。
而且。
紫霄宫二讲,鸿钧圣人讲斩三尸之道。
虽不知其中细节处,但吴云也知晓个大概,之后镇元子等听罢回归洪荒,也可以討教一二。
虽然吴云走的是法则证道,但多个法门多条道,饱和式证道的路子终归是不错的。
那斩三尸之道,其中上上之法,乃是以三件同根同源的极品先天灵宝,各斩一尸。
次者,乃是三件不同根同源的极品先天灵宝斩尸。
再次,吴云觉得他没有研究的必要了,便是斩了,效果也並非最强,帮助不大的情况下,还不如不斩。
当然。
如今的吴云已经有了北方玄元控水旗,二十四品净世白莲,十二品业火红莲!
这三件极品先天灵宝,可都是出自那混沌至宝混沌青莲,玄元控水旗乃是混沌青莲一瓣叶片所化,净世白莲和业火红莲乃是混沌青莲的种子得来。
简直同根同源到极致!
而且来歷非凡!
三尸一斩,配合法则之力,实力更上一层楼,简直妙极!
成圣诸多法门。
功德证道,吴云已然走在了洪荒前面,虽比不上盘古三清、十二祖巫那等无量开天功德,可也足够。
以力证道,吴云有大道玉简,且金仙级稻草人一出遍布洪荒,可以更快的感悟三千大道法则。
而斩三尸之法,他条件已经备好,只待镇元子他们听罢了斩三尸之道,回来讲解一二了。
不过可惜的是,不能亲耳聆听圣人讲道,不能切身感悟的话,终归是差了点。
都说那鸿钧圣人老谋深算,算计一切,不论是讲道、六个蒲团,还是给红云道人鸿蒙紫气,都是算计,阴险狡诈。
不过在吴云看来都属正常,洪荒之中,无非一个“爭”字。
即便这洪荒就是盘古大神自混沌中与那三千魔神爭来的,为达目的使些手段实在正常。
毕竟鸿钧是洪荒中的第一位圣人,吴云还是钦佩的,遗憾不能亲至紫霄宫聆听圣人讲道。
血海之上。
吴云三仙超度亡魂,所到之处,一片欢声笑语。
无数亡魂被超度而出,免遭痛苦,都是围绕著他们载歌载舞。
两位仙子喜笑顏开,周身绽放无限光彩,也是衣衫飘飘,若九霄临凡尘,端的是仙姿绰约,容顏绝丽。
如此过了千年岁月。
三仙尽心竭力,超度无数亡魂,然而即便是两尊三聚顶的大罗金仙出手,
这无边血海依旧是连丁点乾净地方都没有出现,依旧如从前一般。
羲和嘆道:“若非是混元金仙,当真是难以净化无边血海,而且说不准还要宝贝呢。”
吴云深以为然,超度整片血海任务艰巨,要摘得混元道果之后,再配合诸般宝贝才能彻底成功。
当然了,如此血海,净化之后也可以获得无量功德,朝著那十二重功德金轮迈出一大步!
“嗯?”
正这时。
吴云神识扫过,眉头一紧。
远方乌云笼罩,雷霆於云层中滚盪不息,有雷劫正在酝酿,准备落下。
常曦道:“有生灵在渡化形天劫,看这情况跟脚不低,度过可直接成太乙金仙。”
“去瞧瞧。”
吴云一步迈出,掠向那方,衣衫哗啦啦的作响。
到了近前,法眸璀璨闪过,看到那无边血海中央悬著一只丈余的蚊子。
血翅黑蚊!
吴云喃喃:“竟是这位。”
昔年他和后土游歷洪荒,来到这血海之上趁那冥河不在度化了五千年的亡魂,解救了无数灵魂。
后来那冥河回归血海发觉,但因为彼时正在和祖巫殿合作,隱而不发。
那时候,吴云和后土就遇到过这血翅黑蚊,被后土一个念头嚇得跑了。
那时他不过是金仙境界,如今却要度化形天劫了,不可谓不快,可见其跟脚深厚。
洪荒有五虫之说,分別是血翅黑蚊、六翅天蚕、多目金蜗蚣、九尾地蝎、九头虫。
其中那六翅天蚕,乃天地之间的贪气孕育而生,是贪婪的化身,专食六道生灵,食量如无底之洞,躯体有坚壳,坚硬无比。
后来於紫霄三讲时,西方接引道人赶往天柱周山时发觉此虫,为其讲道一番。
这六翅天蚕就破茧而出,成为六翅天蝉,接引道人有感善恶之道,將其收为弟子,点拨指教。
是名。
金蝉子。
后来金蝉子不听如来讲法,轻慢佛教,被如来贬至东土大唐成为取经人唐三藏,西游大劫由此如火如茶起来。
那多目金蜈蚣。
多足,繁目,身若仙金铸造,水火无侵、风雷不入,无惧刀剑兵伤、无畏神力碾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堪称洪荒不死虫身。
其喜阴,多匿於暗处,吞吐黄雾、目射金光,好袭杀生灵,其胁下黄雾、目內金光,可束缚世间万法,能腐蚀金刚躯体。
封神大劫后,金灵圣母上了封神榜供职天庭,封为斗姆元君。
那多目金蜗便在斗姆元君座下修行,自號百眼魔君,居西牛盛洲黄观。
西游大劫,唐僧师徒路过黄观时,与百眼魔君同门师妹盘丝洞七蜘蛛精爭斗,惹得多目怪出手,后被昂日星君母亲紫云山千洞毗蓝婆菩萨收服,带入紫云山千洞修行,最终入佛门,白就千手千眼佛。
也是修白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