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吴云:太平道!玄松子你无敌了!(4k求订阅)(2/2)
吴云从始至终求的就是圣人位,得大超脱,这爭运一事自然不能落下了。
“哦?”
他神识何等强大,即便寄託这金仙级稻草人,也是一下就看到了真珠山白虎岭地脉深处的熔岩阴火中,正有一道人正在修行。
这难道便是那九尾地蝎?
洪荒之中有五虫之说,都是跟脚深厚的,分別是分別是血翅黑蚊、六翅天蚕、多目金蜈蚣、九尾地蝎、九头虫。
那血翅黑蚊就是蚊道人,如今已拜了吴云为师,於白莲教修行,成为白莲教护教法王,如今修行速度极快,已经是太乙金仙,要衝击大罗金仙了。
而这九尾地蝎,吴云之前早有知晓,便是在这真珠山白虎岭深处修行。
他极少现世,其尾鉤倒马毒桩威力巨大,连如来的金身都能破得。
西游大劫中,其后代蝎子精曾掳走唐僧,欲与唐僧成亲,孙悟空和猪八戒前来救助时不敌蝎子精,最后找来卯日星官,才將蝎子精克制打死,可见其血脉强大。
吴云暗道:“这廝跟脚深厚,可收为弟子以壮开元山,但品性不知如何,若是不合我胃口,大可不去管,也不坏他道行。”
便问祈离道:“你可知他?”
祈离就知道吴云问的是谁,忙道:“知道的,小小太乙金仙罢了,並无甚特异之处,
也不曾出过那熔岩阴火,只是一直在其中修行。”
“我与他交谈过,是个愚笨鲁直的,行事固执,我怜他修行不易,也不曾管过。”
吴云点头,心念一动,指尖凝成一块玉牌,將其丟入了地脉深处。
这玉牌上记载了冥河道人的杀伐感悟,乃是吴云当初夺舍冥河时得来的,此时令那九尾地蝎知晓,看他用是不用。
冥河道人以杀悟道,不论种族所属,不论修为高低,一切都杀尽,丟入那血海孕养血煞气。
若是这九尾地蝎心性得了玉牌,起了杀心,要残害生灵增长修为,便是万万收不得了吴云知晓截教结局,知道道德卑劣者败坏气运的可怕之处,这等弟子是万万不能收的。
但心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若是九尾地蝎上了鉤,吴云也不能怪他,更不能钓鱼执法將人家隨意打杀了,那实在不妥,倒显得小家子气。
只不过是消除了这段记忆,令其自生自灭去。
洪荒修行者各行其道,若不是利益相关、大凶大恶,当真不能说谁对谁错了。
果然,那九尾地蝎得了玉牌,先是推演一番,见无危险,立刻喜不自胜。
他顺看地脉出了真珠山,一路朝北而去。
祈离知道吴云在考验这九尾地蝎,见状嘆了一声,道:“老祖,他这般—不若打杀了,也免一祸害?”
吴云眸光深邃:“本是我勾他贪慾,不可杀之,且瞧瞧他如何做扶择,你做做准备吧,若是有列心,只除了记忆,使他回那熔岩阴火中,就当一切没发生过。”
祈离已是蓄势待发,只要那九尾地蝎残害生灵,便要將其擒拿了来。
於是她带著吴云洞破空间,於遥遥天上观瞧著这九尾地蝎。
不久。
九尾地蝎便来到一处聚落。
这聚落中倒是奇怪,万般生灵匯聚一处,千奇百怪,都著黄衣,胸口掛一个阴阳两仪的吊坠。
祈离道:“老祖,这是那太平道所属,这十万年来倒也发展壮大,行的是『万法万道,太安太平”的道途,以符水救治四方生灵,多行善事。”
太平道!
吴云证了一。
他肯定知道这乃是玄松子所为,但这些年来少理会这边,没想到竟然起了这么个名字!
十万年前,吴云命玄松子来此传道授法,以待將来夺运。
因为白莲教在先,相信玄松子的能力,吴云少有过问,问起来,只说是在稳妥进行著只是这太平道是什么意思?
吴云立刻问道:“这名號,是他们自称的?”
祈离道:“不是,他们自称万法万道,太安太平,要为洪荒带来太平盛世,外界便称呼他们为太平道。”
“不过这也是近些年才有的称呼,他们自称不成教,不立派,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生灵聚集起来。”
吴云眸光闪烁:“原来如此。”
原来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称呼,还是外人所起倒是又撞名了。
上次查问玄松子,已经是两三万年前了,这次需要好好问上一问。
这时。
那九尾地蝎忽然显出本体,乃是一只体长千万丈的黑蝎,身后长著九根蝎尾,毒刺闪烁寒光。
甫一出现,遮天蔽日,凶神恶煞,通体散发强横气息。
他朗声一吼:“贫道九尾地蝎,途经此地,要杀一个太乙金仙,十个金仙,以全我杀道,可有道友与我作过一番?”
吴云:“....”
祈离:“???”
还能这么玩?
只寻修行者,倒也不错,不是个弒杀好杀的。
立刻,阵中便有三位修行者出来。
细瞧,乃是一位太乙金仙,一位金仙,另有一位黄袍道人,白鬚髮,九尾地蝎看不真切他的修为,心头纳罕。
那黄袍道人拱手一礼,抚须呵呵笑道:“道友既来便是客,还请入我府上一坐,品些灵茶美酒。”
九尾地蝎厉声喝道:“没甚兴趣!今日所来乃是全我杀道,道友与我作过一番吧!”
黄袍道人道:“莫急莫急,道友修为高深,与你相较道法高深亦是我所愿。”
他指著地上生灵,道:“道友且看,这些生灵何辜,我与你相较定然害他们殞命,不如於我坐而论道一番,若是我输了,便引颈就戮,任你处置!”
九尾地蝎愣证:“当真?”
“当真!”
“哼!我为何听你的?”九尾地蝎不满意。
那黄袍道人就抚须朗声一笑,显露出修为来。
但见云层滚盪,雷鸣阵阵,这黄袍道人身后一株青松虚影显化。
竟是一尊大罗金仙!
正是玄松子。
他笑道:“道友,贫道还是劝你听上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