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各有各的因果(1/2)
李宗道府邸中。
成千上万支的蜡烛以及数百个灯笼把整个李府照亮得灯火辉煌。
原来,李宗道今日阳寿已尽,闔府老小皆在灵前守夜,堂內不时传来悲戚啼哭声。
既然人都在,那更好,李修安使了个法术,让那几个小孩先睡著了,而后把那阴阳镜对著李府灵堂一照,地府之景再次重现。
见到十八层地狱惨状,李家人的反应与李解元如出一辙。
嚇得魂飞魄散,傻的傻,疯的疯。
坊间议论纷纷。
次日,代任府尹紧急发布告示。
告示內容大致为:东都上下承蒙天恩,將奏请朝廷减免赋税,停止土木工事,归还侵占田地,筹建悲田院並扩建悲田坊以济孤弱。
另颁官令曰“制天命而用之“,严禁滥捕滥猎,谨守“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之道,令山林丰茂,鱼兽繁息。
坊间百姓刚开始还是將信將疑,甚至还有很多人不屑一顾,毕竟此前放生大会、功德大会,两家李府此类话术亦不知说过多少遍。
直到收到通知,说老爷们降低了今年以及往后的田租,而且真的有很多穷困潦倒之人在悲田坊领到了救济。
百姓们欢呼雀跃,真心真意纷纷称讚。
这其实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与其让文人文豪写一百遍《功德诵》,请和尚做一千次法会,不如干点实事,造福百姓,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自会真心称讚,感恩戴德。
可惜之前,他们都被名利迷了眼,看不清这一点,当然自古上层多是如此。
李修安打算去一趟长安,毕竟大唐境內还有数百座他的祠堂,一个个的找上去太麻烦也不现实。
这不仅仅是淫祠邪祀的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老君亦是不敬。
洛阳李家之事,在李修安看来只能处理到此了,想彻底了断因果,还得去一趟那长安。
不过在走之前,他想解开少年的心结,算是还了这一份恩情。
回到玄元观。
李修安发现气氛有些不对劲,少年並不像往常那般在院子里挥剑练剑,而是蹲在观外,低著头,一副心事沉沉的样子。
李修安听觉敏锐,听到了院子里霍霍磨金属的声音。
“怎么了?”李修安看著少年关心道。
少年轻轻摇头,却不说话。
李修安只得自己走进了院子,才发现原来是玄诚子正在磨剑。
他没有右手手掌,右手只能用手腕抵住剑身,他全身心都投入到了磨剑之上,无比专注,夕阳的余暉映在他身上,照亮了他那一头白丝。
此刻他的背影被衬托的神圣却又带著一丝淒凉的味道。
李修安只是看著,並不打扰,他的剑磨的很慢,但却无比专注。
这把剑剑他足足磨了一个时辰,而后他用清水洗涤,擦乾净后,那把剑变得崭亮如新,寒光闪闪。
李修安在一旁註视他磨剑,足足一个时辰,他看出了老道不仅仅是在磨剑,更是炼心。
待磨完剑,见到李修安后,他对著李修安深深的行了个大礼。
李修安扶起了他,却不解其意。
玄诚子嘆了口气,看了一眼蹲在外面的少年,內心纠结而又犹豫。
玄诚子性格孤傲,一生未求过人,但看著少年,他还是开口了:“道长,贫道有一事想拜託道长!”
李修安点头:“道长但说无妨,贫道必当尽力为之。”
玄诚子內心虽有不舍,但还是平静道:“道长,老朽明天要出去一趟,办点事,如若三天后未归,有劳道长把小徒带到开封玉玄观,交给玄妙真人,对了,我这还有一封长信,请道长一併交给玄妙真人。”
李修安点头同意。
玄诚子再次深深拜谢,从怀里掏出一封信交给了李修安。
李修安接过信,想了想,问道:“道长此番外出可是为了替观中同门报仇?”
听闻此言,玄诚子吃惊的又看了一眼李修安,而后点头:“道长当真慧眼如珠。”
果然,正如李修安猜测的那般。
李修安又道:“贫道能冒昧的询问下此事缘由吗?”
玄诚子又是深嘆了口气,脸上不自由的浮现悲伤之色,一副神情悲痛的样子,但还是如实详细的告知了李修安此事完整经过。
原来,武德三年,洛阳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赫赫有名的洛阳大战,当时的秦王李世民也是凭此一战,奠定了后来大唐统一的局面。
那时盘踞洛阳的王世充大败,残兵退回城中开始烧杀抢掠。
其中有一支小队,浑水摸鱼,趁乱发財,尤为凶猛,尤其是那领头之人,武力高强。
他们进不去內坊,便在这外坊开始大肆劫掠。
观中的师兄们不忍惨剧接连发生,尤其是看到其中的一对妇孺,於是把那伙盗贼引进了观中。
其他人倒还好,那领头之人手段毒辣,功夫甚至了得。
后来.....
说到这,玄诚子又是不免哀嘆了一声。
师兄们与那些歹徒们拼了个两败俱伤,只有那领头之人受伤逃走了。
“原来如此。”李修安听闻后也是嘆了口气。
“如此说来,你已经找到了那领头之人,欲找他寻仇?”
玄诚子点头:“其实不用找,那人一直就在东都。”
原来后面他投降了唐军,这几年又寻了机缘一直在府尹李宗道手下充当幕僚。
也因此,玄诚子一直没有下手的机会,玄诚子深知在东都动手,会毁了观子,也会毁了师兄们的心血,甚至连累徒弟。
只不过这么多年的沉寂,终於让他找到机会了。
李宗道去世,那人在李府也失去了依靠,明日便会启程离开洛阳,前往长安。
这对玄诚子来说,是难得的机会,或许也是最后的机会。
李修安頷首,想了想,询问道:“需要贫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