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菩萨论人心,青阳修胎法(4.8k)(2/2)
“此看似公平、平等,实则隱藏的祸根大矣。”
善財龙女听到此一节,却是一头雾水,疑惑不解。
菩萨道:“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那陈家庄有百户人家,那妖孽要求一户献祭一人,如今献祭的已有十四户,其中有三户乃富贵人家,其余乃寻常人家,他日,待唐僧师徒经此,经歷一难,吾將那孽畜降服带回受罚,若是不管这陈家庄后续,此陈家庄往后必有一遭人祸矣。”
闻此,龙女眉头紧,却是愈发疑惑,
菩萨见龙女依旧未悟,嘆息道:“若就此不管后续,那陈家庄往后只怕再无寧静之日。吾等走后,村民各人心中自有一本人情帐本。那些献祭了骨肉之户看到別家的孩子,定会心生岔气,便会想:凭什么他们家孩子无事,只有自家的骨肉没了?这村子里的安寧、风调雨顺可是自家骨肉换来的,受益的是大家,骨肉分离的却是自己。”
“亦有人会想:『我乃富贵人家,凭甚与庶民一样献祭了孩子?』还有人想:『凭甚我家的是男孩,他家却是女孩?』甚至往后若遇灾年,吃不饱饭时,更多人便会愤恨:『不该让唐僧师徒降服那妖孽!它走了,害得我们如今连顿饱餐不得。』”
“他们皆乃一介平民,无甚大能,目光短浅,不敢憎恨神佛,便愈发憎恨埋怨庄中他人不公。
如此,短则数年,长则十年,那陈家庄必有一场流血械斗。此祸根与吾有关,诚非吾所愿也。”
说到此处,菩萨又想起了长安的那些愚僧,復嘆道:“佛曰:“南阎浮提眾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善財龙女闻得菩萨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惭愧道:“原来是这般!是弟子愚钝,
不解菩萨背后深意。
菩萨摇头:“非你愚钝,而是你不常行走人间,不知人心之复杂。那日夜晚,吾携木叉行走在长安,遇到一群在长安大街默默行善的小鬼。打听后得知,乃是青阳道长给了他们希望,教化他们多行善事。此乃真正的大善,因他不貌视人,咸宜相尊。吾才曾说镇元子收了个好徒弟,他有一颗明辨是非的至善之心也。”
“前些时日,镇元子主动找吾,托化清风、明月,实则亦是用心良苦。他不求清风、明月二人能看得多远,但求二人能有一颗知好列、辨是非之心。你跟隨吾久矣,吾希望你亦能如此。”
善財龙女闻言心有所悟,诚心道:“弟子谨遵菩萨教诲!”
菩萨微微頜首:“你且去吧!”
龙女遵命退下,逕往地府而去。
菩萨將此任务交由她,某种意义上,实则与镇元子对清风、明月的期望相同。
正是:人心似秤量公平,怨气如云暗自生。
纵使菩萨降妖孽,深藏祸胎最难平。
万寿山,五庄观。
自镇元子上天前,將记载胎息法口诀的玉册交与李修安后,李修安在房勤修不缀,数月闭门不出,见李修安这般勤奋,师兄们自惭形秽,亦比寻常更加用功。
儘管这常规调息之法李修安已然掌握精熟,如同寻常饮食呼吸般自然,但他自觉尚未臻至纯熟大成之境,故一如初始,勤奋不改。如此又日夜不休,勤炼了两个月。
如今,这一意驭二气可不仅仅如同呼吸般自然,即便李修安不特意静心打坐,亦能做到呼吸即为调息,根本无需特意聚神凝功,真正已然做到了“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的境界。
李修安甚至觉得,若不是因为生发之气的限制,其或许已与胎息法无异矣。
至此,李修安自觉已將这“一意驭二气”之法掌握纯熟,已至大成,既如此,可修胎息之法矣念及此,李修安取出那捲玉册,缓缓摊开,隨著一阵夺人眼目的光芒散开,那烫金般的文字隨即映入眼帘。
此胎息法虽是太乙玄门最高调息之法,却只有寥寥几十字: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故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
目然常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这口诀虽只几十字,然其下有镇元子亲笔密密麻麻的批註。
师父他老人家有心,如此,李修安亦无须担心修炼有差或遇不解之处时,一时无人解答。
夫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
然此“胎”並非胞胎之意。
所谓胎,根源,始也。泰定,不动不摇,不忧不惧,不思不想,如婴孩之处母腹。
息,安住,止也。神气归根而止念,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心性住而不动,谓之胎息也。
胎息之法,简而言之,就是將凡息与真息合二为一,乃內外呼吸气停(真息无息)所成,
不以口鼻嘘吸,而是以神驭气,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
正所谓胎者元其神,息者住其心,自心性也。乃是一种心性与命交融,顺其自然,所达到无念无为之表现。
胎息之法始终不离神、气二字。
神之与气,互相对待,互为其根。神属阴,喻之为汞;气属阳,喻之为铅,此是本身之阴阳。
神是性,气是命,性不离命,命不离性,二者是二合一,即是性命双修。
这也是为甚镇元子先传授李修安应发之气调息法,实则是让自己的好徒儿纯熟掌握以意驭气之道,如此方能触类旁通,方有资格修习这胎息之法。
胎息法,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实则入得真气,出尽最后的凡胎之气。待大成时,肺腑不再依赖口鼻凡息,如此方能胎气尽出,阴阳大和,化为紫府,修身之基自此奠定矣。
正所谓:胎气绝灭,外气不行,气既不行,自然百脉衝和,一片光明。
气犹水也,神犹月也,月动由於水漾,神摇由於气牵。水澄则月明,气定则神慧,神气相抱,
达於大定,如此,长生根基永固,不留后患。
李修安初炼了一遍,方知此前之想法差矣。
那“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的境界,原来只是初习胎息之法的入门之坎。好比前世那句:绝世天才亦只是见吾的门槛而已。
这胎息之法端的是深奥难炼,但李修安总算踏出了第一步,入了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