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你还对算法有研究(1/2)
第80章 你还对算法有研究
张鲁平听到许崇兴的话,他站在办公桌前,俯身拿起桌面上的东西回应。
“小刘算是不错的,不过要再给他几年时间成长。”
笑着帮自个学生美言两句,然后迈步折返,重新回到沙发处坐下。
许崇兴此刻,心思都在借人上面。
闻言并未在刘新杰的话题上过多讨论,继续追问张鲁平口中所讲的人。
“不提你这个研究生了,先说你打算推荐谁?”
“年纪大了心急容易上火。”张鲁平把手里的东西递过去并未直接说出人名。
“先看下这个,具体页数我已经标记出来。”
“还搞那么神神秘秘。”许崇兴撇了下嘴伸手接过。
尽管脸上表情透露着怀疑,动作却是诚实,暂时耐住性子翻看起来。
这是一期来自海外的纸质数学期刊,很快找到标有记号的页面,当即垂下目光认真查看其上面的内容。
“加权格拉姆矩阵的行列式紧界不等式及其应用。”
他将标题默读出声,眉头微微一皱,像是想到了什么顿时陷入思考状。
旁边张鲁平则从旁解释道:
“这篇论文中的加权格拉姆矩阵不等式,在传感器网络定位领域有潜在应用,能够对你们的‘数字奥运’项目起到不小的帮助。”
这段时间徐铭的论文正式发表后,其理论与应用数学通讯最新期纸质期刊,也顺利来到燕京大学数院。
既然他都把徐铭当成自己学生,办公室里肯定要收藏份才行。
毕竟作为数院正教授,年轻的时候拼学术,现在年龄大了之后,基本都是比谁的学生更加优秀,偏偏徐铭刚入学就取得如此成就是最耀眼的。
“莫非是你哪个博士生发表的论文?”许崇兴眼中浮现出兴趣追问。
为实现‘数字奥运’打造靓丽名片,燕大自然要积极参与各种技术项目。
其中信息与工程学部,便是要解决奥运大规模应用无线定位技术的难点,确保实时掌握人员流动,场馆路径显示地图导航避免拥挤迷路,以及在主新闻中心服务全球媒体做到定位精准。
尽管距离奥运还有一年多,但留给他们的时间很少。
需要在年底之前拿出可行方案竞标。
然算法模型优化精度,仍旧存在诸多问题。
也正因如此,许崇兴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这段时间压力着实不小。
眼看进度停滞不前,只能到处去其他学院借人用。
“是我们数院今年刚入校的新生。”张鲁平摇摇头如实解答许崇兴的疑问。
“新生?”
许崇兴闻言惊呼出声,音调都高了许多。
他大致浏览论文中的核心内容,尽管不是数学领域的资深教授,却也能判断出其具有的含金量,确实对项目有着潜在应用并非水刊。
只不过在他看来,能让张鲁平这么上心,论文应该是门下的博士生所发表。
刚好可以把人借过去。
但结果实在意外。
论文来自数院新生之手,让他心中不由得涌现出几分遗憾。
“看样子,你们数院今年有好苗子啊。”
许崇兴放下期刊,看向张鲁平前脚刚说完,紧接着嘴上不停开口抛出一个问题。
“这是打算带新研究生了?”
最近两个多月,他除完成院里的公开课外,大部分时间都在负责无线定位技术研发。
自然不会去关注学校未名社区,对前不久成为论坛风云人物的徐铭不熟悉,但他并没有因徐铭是新生,就质疑论文水平产生不信任。
反而给出了肯定。
“我确实有这个想法,并且眼下可不单单是我,冯长平和老郑都盯着呢。”
张鲁平再次询问道:“你觉得他怎么样?”
“能刚入学就在格拉姆矩阵领域取得成绩,的确是有很高的数学天赋,可算法编程等方面应该还没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比较薄弱。”
“恐怕解不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许崇兴叹了口气给出自己的真实态度。
他们的项目涉及多个领域学科知识,徐铭虽在数学上有不小的建树,可作为刚入学两个多月的新生,正常情况下根本做不到熟练应用各种算法,真到了项目上可能都无法和其他人对接工作。
张鲁平将这几句话听进耳中,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原本他是觉得徐铭论文的方向专业对口,加上有机会参加这种项目锻炼是好事。
就想着推荐徐铭。
被许崇兴这么一提醒,才想起来本质上还是新生。
学习的知识内容尚有限。
只因数学天赋太优秀,以至于很容易忽略掉这点。
念头运转到这里,张鲁平也不再纠结,略作考量后给出新的人选。
“那就让小林过去吧。”
林伟是他带的其中一个博士生,平时忙项目论文连刘新杰都很难见到。
许崇兴对林伟明显不陌生,听到这个名字,脸上顿时堆出笑容很是满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