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点名要借徐铭(1/2)
第82章 点名要借徐铭
徐铭从信息与工程学部出来,脑海里仍在想教室内许崇兴教授讲的事。
能够进入奥运科技突击队项目,打造‘数字奥运’这张靓丽的名片,确实称得上是一次难得的实战机会,可以脱离教材把理论进行应用。
提高自身水平。
想必还会获得大量学科经验值。
“等回去找张教授请教下,再决定去不去。”他思绪运转至此暗自盘算。
毕竟他现在有很多数学课程要学,该如何取舍自然应该听下教授意见。
而许崇兴却像发现什么宝贝,生怕晚了被别人捡走。
上午公开课结束后,顾不上吃中午饭,便再次来到数院张鲁平办公室,打算把徐铭借去信息与工程学部,参与这次投标的场馆定位系统技术项目,争取尽快完成模型优化方案打败竞争对手。
“老张。”
“你在这太好了,我想找你们数院再借一个人。”
许崇兴走进办公室,看到张鲁平的身影,松了口气立刻表明来意。
刚巧坐在旁边小桌的刘新杰,则自觉站起身,很有眼力劲的走过去倒茶。
“许教授您喝茶。”
“小刘也在啊,你去忙吧。”许崇兴坐到沙发上瞧见刘新杰怔了下然后接过话茬回应一句。
说着不忘把茶杯接过。
刘新杰也没在意,微笑着点点头,回到自个座位处。
不影响两位教授讲话谈正事。
张鲁平听到许崇兴的话,脸上表情明显一愣,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问号。
差点以为自己记忆混乱。
明明前几天,许崇兴才过来借人,最终薅走了他的博士学生林伟。
怎么今个又故技重施。
按照这样下去,岂不是数院优秀学生,要被借完了。
数院博士生和研究生数量本就不多,且还有自家院里的学术项目要参与,能安排到其他学院帮忙的人员数量相当来讲是比较有限的。
于是他当即起身走到沙发处,略显困惑的向许崇兴询问具体情况。
“小林不是已经过去了,我可没多余的人借你们。”
“你先坐。”
“这回要借的人比较特殊。”许崇兴让张鲁平坐下后有些不好意思开口。
那天张鲁平主动推荐徐铭,还拿出了发表在理论与应用数学通讯期刊的论文。
结果自己却以,新生尚未深入学习编程算法,为理由把人换成了博士生林伟。
关键才刚过去几天,又主动前来要人。
面子上确实有些过不去。
这时就在张鲁平和许崇兴谈话时,不远处刘新杰虽安静坐在那里,目光却偷偷往沙发处的位置撇着,听到许崇兴教授要借人颇为意动。
和奥运相关的技术研发项目,别说博士研究生,哪怕教授都会很感兴趣。
毕竟相比其他项目,奥运更显得有意义,是全国人最期待的一场盛会。
先前他听说师兄林伟被借过去帮忙,心里颇为羡慕。
眼下又看到机会,都想主动请缨介绍自己。
然伴随此念头在脑海闪过时,只听许崇兴教授不再卖关子说出了心仪人选。
“我想把徐铭也借过去帮忙。”
“徐铭?”张鲁平下意识上挑眉头脱口重复两个字。
很快回过神忙追问道:
“你前几天不是才刚讲不合适,怎么突然改变想法?”
看向许崇兴的眼神中闪过几分怀疑。
他和许崇兴共事年数不短,且年轻时有过合作,共同参与相关项目研发。
以自己对许崇兴的了解,如果不是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应该不会找补。
许崇兴看到自己被揭老底,尴尬轻咳两声,很快说出原因进行解释。
“这不是下月底,奥组委技术评审委员会,就要进行场馆定位系统技术初选测试。”
“我们压力现在可非常大。”
“想着徐铭的加权格拉姆矩阵,或许真能给项目技术带来新进展。”
“总之都要尝试一下。”
将许崇兴的话全部听进耳中,张鲁平确实找不到什么反驳的理由。
对于技术竞标的事他多少知道些,单场馆无线定位系统技术这一项,除燕大的项目团队参与其中外,还包括箐华中科院以及海外摩托罗拉与东景大学,其竞争程度确实称得上比较激烈。
如此想胜出的话,就需要拿出更强的技术方案。
他略作思索后,最终点了点头同意下来。
“那好吧。”
“我帮你询问下小徐的想法。”
“有你张主任这句话,这事肯定没问题。”许崇兴得到张鲁平的肯定脸上现出欢喜之色。
解决完这件事,他也不打算过多逗留,接着便站起身准备离开。
“我就先回项目组提前安排一下。”
说完夺门而出。
刘新杰望向许崇兴教授的背影,直到响起办公室门被关上的声音,整个人这才后知后觉回过神来。
“许教授竟然是来借徐师弟的。”
他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因徐铭而惊讶。
本以为自己早就习惯,结果阈值还在一次次提高。
人都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