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2/2)
约摸过去二十多秒左右,便见其抬手转动电脑屏幕面向徐铭让出空间。
“找到了。”
徐铭并未耽搁时间,走过去当即俯身查看。
下秒题目信息映入眼球。
“煤矿瓦斯和煤尘监测问题。”
“根据矿井监测点瓦斯浓度,煤尘爆炸下限等数据建立数学模型。”
“评价各区域安全等级。”
“判断未测区域是否需预警。”
“涉及瓦斯与煤尘浓度的关系模型。”
……
待把全部信息和要求看完,便在脑海中思考,如果是自己该怎么解答。
仅短暂顿了半分钟,立刻开口讲出思路。
“这道题核心是安全插值和安全评价模型,利用克里金插值对数据补全。”
“确保无偏性和最小方差。”
“结合ahp确定瓦斯煤尘权重,用matlab编写克里金插值程序。”
“另外需警惕监测数据空间自相关性。”
“完成这些建模编程,剩下的论文就比较简单了。”
蒋旭和朱志轩听着徐铭的讲解,整个人完全处于懵掉的动作和神情。
心想这与自己做的是同道题吗?
明明前几天,他们为了这道题还通宵熬夜,结果到了徐铭这里直接给出解题思路不说,其方法也远比他们最终选择的简洁且高效。
关键他非常确定,徐铭是第一次见到这道题。
而现在他也总算是知道,为何徐铭对院里数学建模挑战杯没太大兴趣。
毕竟以这种水平参加的话,基本和炸鱼差不多,其他人根本没有夺冠的可能性。
“铭哥说的这些我当时怎么没有想到,不然撰写论文的时间肯定是够的。”朱志轩突然开口说上一句眼神中满是遗憾和惋惜之色。
几人把话聊到这里,倪明杰也不在沉默,选择主动参与到话题中。
“以徐铭的数学天赋,指点你们还不和玩一样,要是半天答不上来才有问题呢。”
“那倒也是。”蒋旭点点头对这话很认可。
四月份的燕京气温还不高。
徐铭对自己每天安排,称得上相当规律。
除早上依旧跑步锻炼身体外,便是去图书馆研究筛法和解析数论。
以及去物院听课。
补习四大力学中剩下的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
信院那边最近许崇兴比较忙,因要配合奥组委着手对鸟巢的无线定位系统部署,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学校。
不过数院和信院方面,倒是达成人才联合培养方案。
待徐铭本科毕业后,分别作为张鲁平和许崇兴的学生同时攻读硕士学位。
说起来也就是徐铭在编程算法领域,同样展现出了不俗的水平和天赋,否则张鲁平绝对不会同意双学位,甚至会想办法劝说徐铭。
毕竟数学从某个层面来讲,也属于吃青春饭的学科。
三十岁之前不取得重大数学成就,以后迸发的可能性完全是个很低的数值。
正因如此越是这个时候,越应该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数学上面努力提升,否则精力分散的话就很难集中。
当然这并不适用于徐铭的情况。
4月24日,周二。
物院。
阶梯教室。
徐铭坐在中间靠前的位置,认真听台上唐亚愚教授讲解量子力学上的难题。
“关于电场中狄拉克朗道能级与拓扑相,其核心思路是规范变化加周期性边界条件。”
“零电场情形……”
“弱电场微扰……”
“拓扑相分析。”
……
此题是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与拓扑物理结合,可以称得上综合性难题。
融合朗道能级。
贝里相位。
以及量子霍尔效应三大核心概念。
徐铭研究过拓扑学,尽管对量子力学尚不熟练,倒也能从数学角度分析。
因此听完唐亚愚教授的讲解后,很快便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物理知识。
伴随时间流逝同时,面板浮现新的经验值提示。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物理]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6点。】
【经过……】
今天他本打算去找郑以中教授,向其请教自己这段时间优化筛法时的疑问。
结果刚好看到物院唐亚愚教授的公开课,便索性预约过来听讲学习。
毕竟对方在凝聚态物理,和拓扑量子物态材料等领域都有很深的研究,有利于物理学科尽快提升到3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