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这是一场数论界的狂欢【二合一】(1/2)
第109章 这是一场数论界的狂欢【二合一】
刚开始伊万尼克教授边品尝咖啡,边操作鼠标浏览屏幕中论文内容。
并没有太过重视。
他作为解析数论领域专家,对全球研究数论的知名学者基本都很熟悉,并未听说过谁有了新进展,所以不相信此论文真能解决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
认为邮件中主编萨纳克的话,存在夸大情况。
毕竟数学年刊邀请他们帮忙审稿,是不会公布论文作者信息的。
可在他看到关于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框架,顿时挑起眉头眼中涌现出精光。
端着咖啡的手下意识停在半空中。
“这是摒弃了固定权重,选择将筛法本身解析化?”
下秒。
立刻将咖啡放下。
集中注意力,专注起论文的内容。
伴随着时间流逝,他脸上表情变得越来越兴奋,面前散落着大量写有验证步骤的草稿纸,至于那杯没喝完的咖啡则早被抛在脑后。
“通过把筛法权重变成复变函数,沿着路径积分如拉普拉斯变换解微分方程,以此更‘光滑’的去处理那些跳跃的素数信息。”
“这是筛法首次,从离散组合求和,提升到复平面的上的积分框架。”
“对斐波那契数无穷性的证明更是严谨。”
“结果太美了。”
伊万尼克看完整篇论文,对其中的筛法框架,以及关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的证明赞不绝口。
同时终于知道,萨纳克为何会给出这么高的评价。
相比较传统加权筛法,论文中的多尺度解析筛法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加上成功证明素数分布问题,再次体现出此筛法的强大和先进。
可以想象当这篇论文发表,能够为数论界提供一套强大的多尺度解析筛法工具箱。
甚至改变人们对筛法和素数分布的理解,为后续研究数论开辟新的道路。
毫无疑问确实属于推动了数论界的发展。
念头停留在这里,突然一个疑问在脑海中蹦出来。
“这篇论文的作者是哪位学者?”
作为主要研究数论的专家,没人能懂他看到这种论文后的心情。
首先涌现出的念头,便是和论文作者,坐在一起促膝长谈互相交流。
奈何除论文内容很新之外,风格同样让他陌生。
哪怕把脑海中知道的名字全部筛选一遍,依旧找不到能符合上的人。
好在这种迫切心情并未持续太久,很快他便想到了符合年刊规定的流程。
“只要让这篇论文尽快发表,就能知道作者是谁。”
嘴中轻声低喃这么句,接着便不再耽搁,立刻撰写对论文的审核意见。
并在后面附上自己的评价。
直到看见邮件发送成功,松口气的同时自己也感到颇为意外。
“这绝对是我审稿最快的一次。”
平时接收到数学年刊发来的论文,他都是看一眼然后丢在邮箱里,优先处理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和研究。
以至于论文审稿的周期,都在长达半年左右。
然而此次却只用两天时间,前后差距不止一星半点。
放在以前恐怕都不敢想象。
只能说今天的论文,很对他的胃口,让人根本没法忍住不去看。
……
翌日。
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
主编萨纳克早上来到自己办公室,打开电脑照常登录邮箱查看,在瞧见新的回复邮件后先是怔了下,随即边点开浏览内容边向外面大喊。
“卡茨教授。”
约摸过去两分钟左右。
卡茨教授推门进来,面露疑色开口询问。
“萨纳克教授,找我是有新工作吗?”
田纲教授学生投稿的论文,确实让他为此高兴了几天的时间。
但编委会也不是头回,邀请伊万尼克和陶哲轩进行论文的匿名投稿工作。
对平均周期,心里都有着大致的估算。
所以卡茨并没有继续关注多尺度解析筛法,反倒是审核起投稿的其他数论文章。
想看看能否再次发现金子。
尽管高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拒稿。
萨纳克低着头没注意卡茨的表情,在听到听到声音后连忙开口回答。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卡茨教授,伊万尼克和陶哲轩两位教授都已完成审稿。”
“审稿完成了?”
“才两天怎么可能……”
卡茨将萨纳克的消息听进耳中,脸上现出的表情不是惊喜而属于惊讶。
万万没想到对方还有审稿这么快的时候,
着实让人一时难以相信。
“我看到这个结果时,可比你现在还要愕然,是数学年刊选择使用匿名审稿流程以来,效审稿率最快的一次。”
萨纳克抬眼看向面前的卡茨,说这两句话时眼中依旧有着难以置信。
待卡茨接受之后,才又继续往下详细说明情况。
“伊万尼克教授和陶哲轩教授,他们都给出了接受此论文的审稿意见。”
“且对论文内容的评价很高。”
“把多尺度解析筛法,称作是数论界新的强大工具。”
“你可以来看看。”
卡茨是首位审查这篇论文的编辑,自然清楚多尺度解析筛法的含金量,尤其还证明了斐波那契数无穷性。
因此对两位专家有这种评价,他丝毫不感到意外。
“它确实是最近几年数学领域最大进展。”卡茨丢出这句话迈步朝电脑走去。
萨纳克则起身让开位置,让卡茨查看伊万尼克和陶哲轩两位专家的回复。
差不多才过去一分多钟,只见卡茨突然抬眼,脸上浮现出诧异之色开口询问。
“陶教授希望能知道论文的作者?”
“等这篇论文在最新一期期刊上刊登发表,他自然会知道作者是谁。”萨纳克闻言嘴角微微上扬笑着应和句。
谁都知道陶哲轩在三十岁获得菲尔兹奖,属于数学界年轻的新星。
然而创造出多尺度解析筛法的作者,却是来自燕京大学的本科生,年龄上相比陶哲轩还要小上很多岁。
这让人颇为好奇,当陶哲轩知道对方身份,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变化。
卡茨很快也明白了萨纳克的意思,从座位上站起身后脸上同样堆出笑容。
“我想他肯定会感到非常惊讶。”
“别说是陶哲轩,相信任何一位数论学者,都会觉得很不可思议。”萨纳克再次接上句回答。
卡茨则感叹道:“他们应该为数论天才的诞生高兴。”
两人的交流进行到这里,基本上没什么疑问,根据匿名审稿结果接受徐铭的这篇论文。
并且不需要任何修改。
尽管从编委会接收到稿件,再到论文审核通过,只费了短短几天时间。
已然不单单是打破数学年刊记录那么简单。
“田教授培养出一位天才学生,这当真令人羡慕。”
主编萨纳克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给论文作者发送邮件的同时,嘴上却丝毫不停满是对好友田纲的羡慕。
接着他又以私人身份,单独给田纲发送邮件,对其学生徐铭不吝啬称赞的同时。
不忘提前进行下篇论文的邀约。
毕竟以本科生的身份,在数论领域取得进展,还创造出更优秀的筛法。
将来取得更大成果的概率,那可是非常大的。
自然要提前拉拢,好继续在数学年刊发表,防止被另外三大顶刊的主编挖墙脚。
这种事在数学界,也是时有发生的。
接下来的时间,卡茨并未在办公室久待,很快就打招呼暂时离开。
而萨纳克则前往负责期刊出版的具体人员那,让他们尽快安排徐铭的论文正式发表。
差不多在全部忙活完后,才算回到座位上适当放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