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来自东方的数学新星【二合一求订阅(2/2)
另外他也不担心,国际数学联盟会因身份问题打压。
大不了直接去证明千禧年大奖难题。
到那个时候,他自身就代表数学界含金量,相反菲尔兹都要靠他稳固奖项地位。
念头快速在脑海中闪过,他微笑着点点头。
“我知道了。”
转眼晚宴结束。
徐铭如约来到酒店的会议室,这里被包下来,当做小范围晚间讨论会的场地。
现场除主持者伊万尼克教授,还包括陶哲轩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卡茨,以及另外二十位左右学者。
在讨论会正式开始前,伊万尼克热情为徐铭介绍。
包括哈佛和剑桥等数学系知名教授。
徐铭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很快便熟络融入,积极与其他人进行有深度的平等的学术对话,清晰交流彼此思想。
和其他领域喜欢比年龄资历不同,真正的数学天才本就是年轻时取得学术成就。
例如数学王子高斯。
最近的菲尔兹获得者陶哲轩。
以及现在的徐铭。
所以哪怕是年过半百的资深教授,都会主动向徐铭请教关于多尺度解析筛法的优化难点。
甚至值得一提的是,期间包括伊万尼克在内,很多学者都想邀请他去对方所在的大学攻读博士,显然都想收下他这样一位年轻的数学天才。
但最终徐铭选择了婉拒,表示以后有机会,定要去交流学习。
主要他现阶段的研究重点,还是持续优化自己的多尺度解析筛法。
并不需要特意去海外大学攻读博士。
况且他还是信院研究生,参与着北斗卫星的算法。
后面的时间,他则主要和陶哲轩讨论,关于多尺度解析筛法证明孪生素数的可行性。
双方的思想互相碰撞之下,可以说收获良多。
陶哲轩不愧是菲尔兹数学奖获得者,所研究的数学分支内容比他更为全面,在某些地方提到的观点,让他不由诞生出优化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新方向。
同样陶哲轩也频频点头,时不时还会用笔现场演算。
除此之外。
徐铭注意到,面板上也不断浮现出经验值提示。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数学]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15点。】
【经过……】
最终这场小范围晚间讨论会,进行到近十二点,才算意犹未尽的结束。
在各自返回房间的路上,陶哲轩主动搭话。
“没想到你对孪生素数也有研究,或许你会比我更快在此工作上做出成绩。”
他本想通过研究多尺度解析筛法,寻找到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法子,但在和徐铭深入交流之后,才发现对方的理解并不比他低多少。
加上人家又是多尺度解析筛法创造者,证明起来无疑会更加容易些。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就要放弃。
如今经过这次会议后,各大高校数院和研究所,都有计划重启孪生素数以及哥德巴赫猜想课题。
在这种激烈的学术竞争环境中,自然是谁先完成证明发表相关论文,谁便能获得以及享受里面的荣誉。
成为数论领域的先驱者甚至奠定者。
徐铭之前就在考虑,自己的博士课题,毕竟院里他可还有几十万经费呢。
不递交课题怎么申请使用。
刚好和陶哲轩交流后,对多尺度解析筛法有了新的优化思路。
就算不能彻底解决孪生素数猜想,也可以使其有突破性的进展。
“我也很期待陶教授对孪生素数猜想的工作。”徐铭嘴角挂着笑容由衷回答。
想到能和菲尔兹奖获得者陶哲轩,进行数论领域内的学术竞争,整个人不免从心底涌现出一股斗志。
……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徐铭主要以听报告为主,这对他来说同样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关键比泡在图书馆看文献资料效率的多。
有疑惑可以随时提问。
这使得他的数学学科经验值,又上涨了不少。
尽管距离升级为4级学科还有很大空缺,但却能看到明显的希望。
而国际数论会议的最后一天,徐铭和陶哲轩等人则受邀前往马普数学研究所访问。
马普数学研究所作为徳国知名研究所,在数学界同样有着不低的地位。
面对难得的机会,徐铭不再局限于数论。
反而会主动请教关于算术几何,微分几何和拓扑以及代数几何数学分支内容,当这些相应的问题提出来,连陶哲轩都不由得为之侧目。
万万没有料到,徐铭作为数论领域的天才,竟对其它数学分支也有研究。
要知道徐铭的年龄实打实在那放着,哪怕再天才学习的总时间是固定。
正常来说能在数论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并且创造出多尺度解析筛法这项强大工具,起码要投入绝大部分时间。
结果从提问内容来看,可一点不像只懂浅表的样子。
面对这种情况,心里对徐铭的数学天赋认知,不由得再次提高很多。
同时在心里面打定主意,等国际数论会议结束,返回学校便立刻着手对孪生素数的证明。
甚至要联系几位数论领域的好友,来合作研究。
否则这份学术成果,真有可能被徐铭抢先。
他可不想哪天早上醒来,便看到徐铭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新闻报道。
徐铭对于陶哲轩心中想的事,自然是不知晓,晚上从马普数学研究所回来。
便又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卡茨教授,主动找上门来商谈事情。
“卡茨教授,快请进。”
徐铭从里面打开房门,看到卡茨教授的身影,忙作出请的手势热情招呼。
对此卡茨教授并未拘谨,大方走进去后坐下。
并且他也没有故意去卖关子,随即就开门见山表明自己的来意。
“今天我是代表数学年刊主编萨纳克教授,想与你建立起长久的合作关系。”
早在参加国际数论会议前,萨纳克便特意交代过关于长久合作的事,简单来说就是希望徐铭今后论文,能够继续发表在数学年刊上。
避免被其余三家数学顶刊挖人。
如果是在之前,那么邮件上交流就可以,毕竟谁又能保证还有达到数学年刊标准的论文。
可卡茨在亲眼见到徐铭,以及听完报告后,心里非常确定徐铭拥有的数学天赋和潜力。
尤其他还听到了徐铭和陶哲轩的讨论。
对徐铭证明孪生素数猜想颇有信心,认为又会有一篇令数论界震动的论文。
要知道相比较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孪生素数无论从知名度还是热度,那可都有着近乎断层式的领先。
如此像这样的论文,肯定要继续在数学年刊发表。
否则一但出现在另外三家顶刊上,说不定数学年刊的影响因子都会下降。
徐铭先前收到数学年刊编委会邮件时,便和田纲院士以及导师谈过此问题。
眼下倒也没必要去找田纲院士。
略作思索后,未作迟疑便给出肯定回答。
“当然没有问题,我很乐意与数学年刊合作。”他斩钉截铁的沉声讲话。
首先对于数学界的四大顶刊,他无论发表在哪家上面都没有什么影响。
毕竟当某位数学家的名气达到一定程度,学界只会关注论文内容而非哪家期刊。
既然首次投稿数学年刊,合作交流上非常愉快,又能在短时间内成功发表,那肯定没有更换的道理,况且田纲院士还和主编萨纳克是朋友关系。
卡茨教授听到徐铭的回答,脸上顿时堆出灿烂笑容。
下秒。
他没有耽搁时间,又开口提起另外一件事。
“另外我谨代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想向你发出正式访问邀请。”
“访问?”徐铭感到意外。
自己才刚结束国际数论大会,又分别访问了波恩大学和马普数学研究所。
眼下正需要时间,来消化脑海中的数学思路。
确实不适合立马前往普林斯顿。
再说如今这个日期,明显和他原定的规划冲突了。
思维运转到这里,徐铭很快打定主意,目光看向面前的卡茨教授给出理由婉拒。
“真是抱歉卡茨教授。”
“众所周知我的国家即将举办奥运会,在这么重要时刻我想我应该留在燕大。”
“还有我答应了别人,要和她一起观看开幕式。”
对于即将举行的燕京奥运会,毫无疑问已经是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大新闻,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的教授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果然。
卡茨顿时拍了下手,当即表示道:
“是我忽略掉这场全球瞩目的庞大盛会,失信也确实非一位绅士所为。”
话音刚落又再次补充。
“这份邀请长久有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随时欢迎你前来访问交流。”
“有机会我定然拜访。”徐铭郑重回答。
目送卡茨教授离开房间,翌日徐铭他们也不在耽搁。
早上便前往法兰克福机场,坐上返回燕京的航班正式结束此次波恩大学之行。
也就在飞机顺利落地的当天,多家海外媒体对国际数论会议的新闻报道,正式传回到国内引起热议。
除特别提及来自燕京大学的学生徐铭,因突破性的数论筛法工作成为焦点外,标题更是使用了来自东方的数学新星这种少见高评字眼。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