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美娱:从饰演小海狸开始 > 第43章 伊莎贝拉是天使

第43章 伊莎贝拉是天使(1/2)

目录
好书推荐: 凤掌九州 修船厂通古今,娇养的王爷登基了 渣男逃婚,我转身撩了京圈太子爷 娇娇从天而降,豪门全家跪求原谅! 后明余暉 滚吧!我不做你的妈妈了 重回八零:捡个部队大佬当老公 始乱终弃病娇大佬后 闺蜜齐穿七零,入错洞房嫁对郎 贬妻为妾,改嫁后皇上悔断肠

第43章 伊莎贝拉是天使

公路片的拍摄流程和其他类型的影片是不一样的。

非公路的影片里,项目的拍摄是不会按照剧情来走的。

以hp为例:

《魔法石》里,孩子们进入霍格沃茨和离开霍格沃茨的戏份就是凑在一块拍的。

一景多戏,同时拍摄,便能省钱。

但公路片不一样——

公路片的景一般只对应一个戏份。

在此情形下,剧组想要拥抱效率,想要省钱,最好的操作其实就是顺着剧情拍。

正因如此……

伊莎贝拉也就不用继续待在利维斯登坐牢啦~

开完机,哥伦布先给霍普金斯拍了一个solo的内景——

爷爷一个人待在灰暗的世界里喝着酒,那靠在躺椅上的孤独名叫思念。

算是讨个一切顺利的好彩头。

而后剧组便直接转场,前往了布景师、艺术指导迈克尔·福特为主角一家找的乡村。

那是位于德比郡的艾登索尔(edensor)。

由于艾登索尔属于德文郡公爵卡文迪什家族的领地,老伦敦正米字旗追求的都是历史底蕴,整个村庄的维护标准从来都是能修缮的绝不拆建,要拆建的必须还原,因此,踏足这里后,伊莎贝拉便瞬间觉得自己进入了童话王国。

郁郁葱葱的草地上矗立着各式各样的石砌建筑——

这里面既有强调极简主义的瑞士风小楼;

又有来自意大利的哥特式别墅;

有亨利七世时期象征着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崛起的都铎风阁楼;

还有千年以前代表着武装力量的诺曼风城堡……

但最亮眼的,还是小镇的主体建筑,圣彼得教堂。

它始建于12世纪,改建于15世纪,历代德文郡公爵及其家人都埋在这儿,除此之外,这里面还埋着一个美国人,那是脑洞大开美乐宗的妹妹。

因为她嫁给了第十代公爵的长子,威廉·卡文迪什。

美乐宗的家族也是英国移民嘛。

用东方的古话说,那甚至都是‘人族谱,在德文’。

(艾登索尔,中间是教堂)

(乡村街景)

“喔——这地方好漂亮啊——”

下车转悠两圈,伊莎贝拉便有了一种已经退休的感觉。

油然而生的轻松让她望向老妈——

“mom,你说我们以后在类似的地方买个庄园怎么样?”

“山清水秀,鸟语香,往这种地方一住……oh~简直不要太舒服~”

伊莎贝拉承认,自己是看上罗琳的庄子了。

在那住了两天后,她就喜欢上了那种与世隔绝融入自然的美好。

薇薇安则斜了她一眼,“我是没问题,但华纳估计有想法。”

“你要是买了庄园往里面一住……wow~你可能就不想上班了。”

“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

“hahaha~”伊莎贝拉大笑不迭。

在一旁眺望青山的凯瑟琳也乐不可支。

躺平的生活谁不喜欢呢?

每个人都有惰性,有几个是打心底里愿意奔跑的啊?

很多时候的坚持,不都是因为没有办法吗?

说笑间,一家子也钻进了剧组事先沟通好的驻地,这是当地民居改的旅馆,算是农家乐吧。条件肯定是没法和利维斯登比的,但大家就在这儿待几天,因此也就无所谓了。

把搬运行李的事情交给助理,简单休息了会儿,中午,吃完午饭,伊莎贝拉正式上工。

化妆更衣,她在《好声音》里的造型非常的简单,因为是平民家的孩子,所以画个素颜妆就okay了,发型上那就是所有女孩都会的马尾,浓密的秀发束在脑后,用玫红的发绳随意一绑,身上的服饰则是裙摆及腿的浅黄色连衣裙,脚上在踩一双乡村鞋。

对着镜子转悠一圈……

哇喔~

迎面而来的青春气息不要太强。

建模优秀就是好啊!

“噢~伊莎~你真漂亮。”

从hp跟到《好声音》的化妆师由衷感叹。

“谢谢。”

伊莎贝拉笑着接受了赞美。

做完妆造,伊莎贝拉便去找哥伦布了。

今天的第一场戏就是她的,拍摄地则在圣彼得教堂。

内容讲得是教堂里的唱诗班又在上课了,因为喜欢音乐,所以伊莎贝拉偷偷的猫在教堂里旁听,或许是太入神了,她在老师训斥‘同学’时笑出了声。这一情形让她直接暴露,也让她顶着老师的‘咒骂’,逃出了教堂,逃回了家。

嗯,《好声音》的剧本又稍微改了一下。

原先,伊莎贝拉是想用爸爸的视角引出故事的,但,在围读时,大家表示,《好声音》是伊莎贝拉的电影,她理应第一个出场,于是大家便把展现伊莎贝拉对音乐喜爱的剧情放到了最前端,呃……其实就是做了一个简单的替换而已。

然后,这么做后,开启家庭矛盾的钥匙就变成了伊莎贝拉,并且,她会写歌的事实也能在第一时间展现给观众。因为在从教堂逃回家后,她便会发现家里正在争吵,她不想掺和这种事儿,于是便从后门溜回了自己的房间,戴上老旧的耳机,用着老旧的磁带,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随着播放键的按下,哥伦布便会直接转场——

画面会来到老爸上班的地方。

或许是因为有着默契?老爸也在和伊莎贝拉听着一样的音乐。

他会在愉快中回到破碎的家。

接着,生活里的琐碎击穿了一切的美好。

“亲爱的,我觉得你拍这部戏应该会很轻松吧?”

“我应该不用给你讲戏了吧?”

“整个故事都是你写的。”

在灯光布置光源,摄影寻找机位的时候,哥伦布也拿着剧本和伊莎贝拉对起了即将要拍的镜头,在他看来,这些戏对于伊莎贝拉来说简直就是手拿把掐,而事实嘛……

“yeah~”小姑娘点了点头,道:“在拍这部戏时,我要记住,莉莉·泽勒是阳光灿烂的小天使,我要抱着这个心态去走剧情,去演绎她……”

《好声音》里的主角名叫莉莉·泽勒,是一个心怀阳光无惧风雨的小女孩。

在面对神职人员的辱骂时……这不是黑教堂啊,当教堂里的唱诗班按照传统,不收女孩时,莉莉·泽勒一次又一次的偷听就是会引起神职人员的不满的。这个时候,用一些带有贬低意味的词语,说主角污染了神圣的教堂,那就是很有必要的……而面对这些辱骂,主角毫不在意,当主角可以笑着面对所有诋毁时,电影上的人设就会瞬间清晰起来。

由于面朝阳光是贯穿电影的核心情绪,所以伊莎贝拉的强调在哥伦布的眼里那就是带了脑子的体现,嗯,哥伦布还记得,去年,伊莎贝拉第一次拍戏时,那是连脑子都没带呢!

而在他乐呵点头的同时,工作人员也把光给打上了,把机位给架好了,如此情形让哥伦布直接示意场记开工,随着打板声的响起,站好点位的伊莎贝拉也进入了状态——

屹立百年的教堂里金碧辉煌。

这里的每一寸砖瓦都蕴含着历史的气息。

而在东边,靠窗的位置,此时此刻,一名身着淡黄长裙的女孩正趴在门板上,目光贪婪的窥视着内里,在她视线不远的地方,教堂内唱诗班里的孩子正在上课。

她想要融入其中。

但这只是奢求。

因为她和内里的孩子是两个世界的人。

教堂里的孩子天真,无邪,充满童真。

而门外的她?

圣彼得教堂的东窗上有彩色的玻璃画。

上面刻着上帝的福音。

当金灿的阳光透过它,照进屋内后。

落在它身前的那个身影便自然而然的身披七彩霞光了。

这是光影的艺术。

(圣彼得的东窗,非全貌,整体非常的大,很长很长,上下还有)

“okay!cut!”

渴望知识的镜头只有几秒,所以拍起来非常的快,而在哥伦布喊起cut的同时,伊莎贝拉也站正了身子,想要听听对方的评价,接着……

“伊莎,你的动作没问题,情绪也没问题,但你的眼神有问题。”

“你的眼里透露出的是贪婪,我可以将其理解成你对音乐的渴望,在拍一般戏份时,你使用这种眼神是没有问题的,但,当主角内心充满阳光后,贪婪就不能展现了。”

“因为贪婪和阳光就是不能同时出现的。”

“更别说,现在的你还在主的默许下学习音乐呢。”

是的,选择东窗进行拍摄是因为这里有上帝的存在。

在他的注视下学习音乐那叫上帝特许。

对外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受主庇护’。

好莱坞喜欢提出问题,所以他们在写剧本时引用了传统教会和女性的矛盾,但好莱坞从不解决问题,所以主角的追梦之旅便被哥伦布蒙上了一层上帝福音。

说通俗点,这叫既吃流量,又不担责。

全是套路~

由于这年头的胶片机和数码机是不一样的,没有回放功能,因此,在没有磁带机的帮助下,伊莎贝拉也不知道自己刚刚到底演成啥样了,只能跟着哥伦布的描述一点点的修改。

试了两遍。

拍出来的画面已经好多了。

达到了可以用的标准。

但……

哥伦布表示,距离完美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实事求是啊。

不过,这事哥伦布并不在意,只要是拍过电影的都知道,画面这个东西是没法精益求精的,这个世界上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过度苛责是在难为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穿书后我养了偏执男主 侯爷的旺夫娘子 退婚后被大佬亲哭了 嫡女毒妃 我的女友重生了 重生美利坚,我是华尔街传奇空头 重生七零锦绣年华 小公主又帮母妃争宠了 大佬,出门记得装不熟 锦衣卿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