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美娱:从饰演小海狸开始 > 第102章 安布雷拉在行动

第102章 安布雷拉在行动(1/2)

目录
好书推荐: 凤掌九州 修船厂通古今,娇养的王爷登基了 渣男逃婚,我转身撩了京圈太子爷 娇娇从天而降,豪门全家跪求原谅! 后明余暉 滚吧!我不做你的妈妈了 重回八零:捡个部队大佬当老公 始乱终弃病娇大佬后 闺蜜齐穿七零,入错洞房嫁对郎 贬妻为妾,改嫁后皇上悔断肠

第102章 安布雷拉在行动

伯纳德·艾辛格是德国著名的电影人,康斯坦丁的老板。

在他的经营下,康斯坦丁成为了全球知名的电影公司,因为《生化危机》就是他们做的嘛,《生化危机》这个ip让康斯坦丁闻名世界。

在世人的眼里,康斯坦丁或许是一家非常励志的公司,因为他们在资本固化的娱乐圈里闯出了一片天,但实际上,康斯坦丁的背后也有资本。

早在1986年,康斯坦丁就接受了本国公司基尔希(kirch)的投资。

这是一家闻名欧洲的传媒巨头。

在投资康斯坦丁时,基尔希就已经是欧洲最大的电影和电视版权交易商了。

不仅如此,他们手里还握有大量的欧洲电视网,覆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英国……全球五大英语出版商之一的霍尔茨布林克也是他们的子公司,九十年代时,为了拿下02年和06年世界杯欧洲地区的转播权,基尔希集团甚至豪掷19亿欧元,01年他们还收购了一级方程式集团,是的,整个f1赛事都是他们手里的玩物。

正是因为康斯坦丁有着基尔希的支持,所以他们才能冲出欧洲,走向国际。

基尔希投资康斯坦丁的原因也简单,那就是八十年代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把欧洲市场吃到上限了,再做下去就要被欧洲各国政府提起反垄断调查了,于是只能触角外伸。

接着,他们觉得美国或许是一个值得开拓的市场。

然后,鲁伯特·默多克在北美的操作便成了他们效仿的对象。

起初,他们也想和默多克一样,先收购一家好莱坞公司,再套皮收购电视网,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世界环境懂的都懂啊,卖掉东京买下美国嘛。

当索尼、松下把好莱坞公司的估值抬到了天上去后,基尔希便立刻放弃了竞价。

他们是有钱,但不是有病。

可就算放弃了竞价,他们也依旧想要进入好莱坞。

思索之后,他们想到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案:

1、投资一个最懂好莱坞的自己人。

这让康斯坦丁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基尔希和康斯坦丁都是德国企业嘛。

2、让这个代理人去美国帮自己打造娱乐公司,尝试着复刻福克斯的神迹。

康斯坦丁的老板伯纳德·艾辛格于1991年在美国创办了顶峰娱乐。

没错!

互联网时代里人们最喜欢吹的独立电影公司顶峰娱乐也是资本的玩具!

什么顶峰娱乐是好莱坞里势头最强的新巨头?因为他们有着为数不多的北美发行网?

什么顶峰娱乐是好莱坞里最牛逼的独立公司?因为他们自己就能做全球发行?

全他妈狗屁!

人家顶峰娱乐的北美发行网是基尔希左手换右手让美林证券放了两个亿信贷买出来的!

人家顶峰娱乐的全球发行网是垄断了欧洲影视版权交易的基尔希自己做的!

说的不好听一点,里奥·基尔希比特德·特纳还要牛逼,因为顶峰娱乐的资产那是特德·特纳对新线的渴望,和特德·特纳比,里奥·基尔希最吃亏的地方便是欧洲的身份,因为甭管是带英还是老美那都想肢解欧洲嘛,所以……

在发现基尔希野心极大后,老美就对他们下刀了呗。

由于大型集团在发展之时是离不开杠杆的,又由于基尔希在进入美国时必须要和美国银行打交道,因此,2001年,在发现基尔希的发展必须控制后,美国便动手了,先是冻结了他们的账户,然后银行直接抽贷,接着媒体发布调查信息,用舆论打压他们的股价。

再等时间来到2002年的4月8日……

帝国坍塌了。

由于美国佬一直都是这么干事的,我想杀你就是你去死的理由,甚至十年以后他们也还是用这种粗糙的方式宰的阿尔斯通,所以基尔希的死亡并不会让大家感到意外,又或者说,在资本的眼里,这甚至还是壮大自身的好机会。

基尔希破产不到半年,名下产业便被各路资本分食干净了,而在这场盛宴里,康斯坦丁也换了个新主子,那是一家瑞士公司,名叫highlight。

由于新老板收购康斯坦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家公司有着健全的发行体系,有成为好莱坞新巨头的实力,所以,入主康斯坦丁后,它们便对康斯坦丁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展望:

1、加强电影方面的内容制作——最好能像索尼那样制作出票房破八亿的电影。

2、加强家庭娱乐方面的开发——最好能像索尼那样一天卖出七百万份碟。

3、在电视娱乐领域里有所建树。

当这三点要求出现后,康斯坦丁的董事长伯纳德·艾辛格直接就麻了。

先不说第三点,就说前两点,光是前两点的展望就已经难如登天了!

因为‘索尼’加‘破八亿的电影’等于‘《失败的man》’啊!

因为‘索尼’加‘一天七百万份碟’也等于‘《失败的man》’啊!

所以,新老板对他们的展望是希望他们康斯坦丁做出一部《失败的man》???

这他妈的你来当董事长你也麻啊!

不过,在麻的同时,伯纳德·艾辛格还是有思路的。

他的手上有漫威的ip嘛。

那是《神奇四侠》。

坦诚的说,当下,但凡是找一个正常的人来做企划,那都能知道《神奇四侠》是很难复刻《蜘蛛侠》的成功的,呃……好吧,其实是一点都复刻不了……

小蜘蛛在超英角色人气榜上那是断层领先的存在,它是和老爷、大超坐一桌的,所以,小蜘蛛拍成电影后能爆,不代表神奇四侠也能爆,但……

“克里斯那边怎么说?”

加州。

洛杉矶。

康斯坦丁北美总部。

望着刚刚进屋的秘书,伯纳德·艾辛格心情烦闷的道:“他还在拍摄《阿兹卡班》吗?他非得等《阿兹卡班》拍完了才能和我们谈《神奇四侠》的启动吗?”

“是的。”

秘书点了点头,刚和克里斯·哥伦布的官方发言人通完电话的他直接道:“克里斯那边的态度很明确,《harry potter》才是他现在最重要的工作。”

“oh——my——god——”

如此事实让艾辛格有些头疼。

没错,虽然《神奇四侠》的人气比不过《蜘蛛侠》,但人气这个东西是可以蹭的嘛。

这也是当下艾辛格非要拉克里斯·哥伦布入局的原因。

现在,谁不知道《harry potter》是电影圈里人气断档的存在啊?

就算是旧日之神《星球大战》也无法与之正面对刚!

所以,把《harry potter》的导演请过来开发《神奇四侠》那便是艾辛格想到的‘蹭蹭大法’,若是非要形容,这种操作就像是电影圈里的买署名嘛。

当一部电影主演没名气,导演没名气,故事没噱头,特效也不惊艳时,请大咖站台,便是最好的宣传手法,一部电影但凡能请来詹姆斯·卡梅隆挂个制片,那票房就能多卖一亿。

美金。

而艾辛格之所以会把自己对哥伦布的邀请比喻成‘像是买署名’,那是因为他是真的想要认真开发《神奇四侠》的,此刻,他敢和民众玩‘诈片’,那他的老板就敢让他滚蛋。

so,当邀请哥伦布开发《神奇四侠》乃是必须,哥伦布不来《神奇四侠》甚至都无法启动时,这家伙非要先忙完《harry potter》才会谈《神奇四侠》?

“唉——”

艾辛格重重的叹了口气。

当下的他有些无力。

“okay,先不说这个了。”

思索一二,在确定哥伦布的拳头比自己大,他决定的事情自己根本就无权更改后,艾辛格便换了个话题,冲着秘书道:“三大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他们对我们提出的《生化危机》剧集企划感兴趣吗?有人愿意购买吗?”

新老板对康斯坦丁的未来展望共有三点,既然前两点无法迅速的展开,那艾辛格便想加速触摸第三点了,只有这么做才能让他收获新老板的青睐嘛。

而第三点,‘在电视娱乐领域里有所建树’,其实就是做电视剧。

然后,现在,他们手里有啥本子可以变成电视剧的?

那不就是《生化危机》吗?

虽然《生化危机》的票房的确不咋滴,第一部投资3300万,全球票房只有1.03亿。

但这玩意的碟片那是卖的相当好的。

去年7月30日,《生化危机》影碟正式上市,截止12月,他们已经回收了1.1亿美金了,扣去成本和销售费用,净利润超过了3000万。

这使得他们立刻制作起了第二部,《启示录》预计会在明年夏天和大众见面。

由于《生化危机》这个ip已经经过了市场的考验,所以把它变成剧集,那就是艾辛格想要递交给新老板的试题答案,但他觉得很ok的事情不代表其他公司会喜欢……

“呃……boss,abc、nbc、cbs对我们的企划都不感兴趣。”

秘书微微摇头,道:“他们都没有购买的意向。”

北美电视剧的制作与大陆是不太相同的。

大陆的电视剧一般都是拍完了再找平台,如果没有平台愿意播,那就烂手里了。

例如张若昀的《霍去病》,17年就拍完了,但到25年都放不出来。

北美的电视剧则是先找平台再拍摄,如果有平台愿意购买,那就可以制作,反之亦然。

正因如此,当abc、nbc、cbs都对剧版《生化危机》说了no后,这玩意也就做不了了。

因为无人购买就意味着拍出来会烂手里嘛,这不就是白白亏钱吗?

而这……

“他们为什么不愿意买?”

艾辛格眉心紧蹙,“他们连一百万美金都不愿意给吗?”

由于先买再拍的交易模式对于电视台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所以,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所有从零开始的美剧在开发时都会经历试播流程——

当电视台觉得一个本子不错后,他们便会给片方一笔预购金;

一般也就几十万到一百万美元,让片方先拍个一到三集放一放;

如果收视率不错,那这个项目就可以正式制作了,反之,项目就被砍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我觉醒了修仙面板 半岛开局变成林允儿 我不是天才刑警 八零娇妻嫵媚,高冷学神食髓知味 无限天神君临 从魔法少女开始独断万古 七零:被换亲后我成了人生贏家 赢了圣杯战争,结果这是虚树宇宙 你对死灵法师有意见? 人已中年,这个医生才出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