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战爭结束后的日子(1/2)
【大家欢呼吧,庆贺吧!战爭结束了,法国投降了!我们贏了!协约国贏得了终结一切的战爭!】
在《兰斯停战条约》签署,伍德罗·威尔逊正准备横渡大西洋,前往参加和会的时候,世界大战终於结束的消息,顺著无线电波传遍了全世界。
“万岁!万岁!”
“终於结束了!”
“妈妈,爸爸现在也要回家了,对吗?”
“是啊,他会回来的。回到家,回到我们身边。”
当“胜利”和“停战”这两个词传入人们耳中时,协约国的市民们便爆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数不清的帽子被高高拋向天空。
那是真心等待战爭结束的人们发自內心的喜悦。
“我们贏了!我们他妈的贏了!”
“威廉皇帝万岁!胜利的设计者汉斯·冯·乔侯爵万岁!”
“德意志,德意志高於一切,高於这世界上的一切!(deutschland, deutschlanduber alles,uber alles in der welt)”
德国人压抑不住激动,涌上街头,互相拥抱。
在柏林、慕尼黑、汉堡、斯图加特、科隆......德国各大城市里,这一幕无处不在。
“结束了啊啊啊!!”
“大英帝国万岁!上帝啊,请保佑陛下!”
“我的丈夫也要回来了!”
“我儿子也是!”
英国人同样激动不已。自拿破崙战爭以来,大英帝国再次携手盟友,在这场大战中忍受无数眼泪与牺牲后夺得胜利。整个帝国无论贫富贵贱、无论男女老幼,都在为此欢呼雀跃。
在伦敦的皮卡迪利、特拉法加广场等地,颂扬胜利的歌声此起彼伏,家中有亲人在前线的人们,终於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比利时万岁!荣耀归於我们陛下!”
“哈哈,看看这群青蛙佬的下场!”
“今天啤酒免费!免费!”
比利时人也不例外。
布鲁塞尔的市民举起酒杯,为打败侵略祖国的法国人而欢呼,喝得痛快。
“我们贏了!我们贏了!”
“哦,你可曾看见,在这曙光初照的清晨,那在激战中守护的城墙上,那片宽广的条纹和闪亮的星辰,依旧自豪地飘扬?”
“胜利纪念焚烧人偶半价大促销!克列孟梭、庞加莱、贝当都有!”
与战爭初期那股狂热不同,在经歷了法兰西流感的肆虐,以及每日送来的阵亡通知单后,原本因悲伤而阴沉的美国人脸上,终於也重新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伍德罗·威尔逊那一路下滑的支持率也开始回升,担心两年后连任失败的民主党人笑逐顏开,而共和党人只能无奈嘆息。
“终於结束了。”
“欧洲总算也能迎来和平了吧。”
与此同时,奥匈帝国、葡萄牙、民国等协约国的其他成员也收到了停战的消息,不过因为他们与法国的战爭关联不深,所以虽然高兴,但比起其他国家,反应相对平静。
毕竟对他们来说,战爭实际上早就结束了,这样的反应也是理所当然。
“號外!號外!法国投降了!世界大战终於结束了!大日本帝国胜利了!”
“乔侯爵率领的德意志军,加上英吉利、美利坚、日本相继出击,嚇得法兰西落荒而逃啦!”
当然,常理行不通的日本,反应自然不同。
由於占领了远东地区外东北中的滨海边疆区和印度支那,又狂嗑了民族自豪感的猛药,日本人比起欧洲列强,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比他们还要疯狂地庆祝停战。
甚至由於这场战爭比原本歷史上提前结束,东京流行的《东京小调》也被提前四年改编成了奇怪的胜利之歌(顺便一提,汉斯对此还一无所知)。
可见,人们早已对这场持续一年多、吞噬了无数家庭和友人的世界大战感到了彻底的厌倦。
如今,这个像无底深渊般吞噬了一切的战爭终於以胜利落幕,人们高举双手高呼万岁,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
“青蛙佬投降了!青蛙佬投降了!”
“终於结束了,妈的!”
“我们终於能回家了!真的能回去了!”
不过,与后方的欢呼声相比,那些终於从地狱般的堑壕战场脱离出来的联军士兵们脸上的表情,才是真正的无与伦比。
......
“迪特里希叔叔,我们贏了!真的贏了!”
“是啊,沃尔夫!你已经说了上百遍了!”
迪特里希一边把像只小狗似的黏在自己身上的沃尔夫推开,一边苦笑著说道,脸上的神情让人分不清是在哭还是在笑。
但无论如何,他的脸上满是压抑不住的喜悦。
该死的战爭,终於结束了。
终於能回到妻子和孩子们等待著的柏林了。
支撑迪特里希在东线的森林与平原、在西线的恶臭战壕与泥泞中熬过无数日夜的唯一信念,如今终於实现了。
“总之,不管怎么说,你我都算是运气不错了。还能完整无缺地回家。”
前线的日常,是无数断臂断腿的伤兵被抬往后方的日常。
更別提那些半边脸被炸飞,或是被毒气严重侵蚀,皮肤如烂泥般脱落,生不如死的人了。相比之下,能几乎毫髮无损地回到亲人身边的迪特里希和沃尔夫,的確是极为幸运。
“莱托·福尔贝克中將,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感谢您的关照,马肯森將军。”
“哈哈,不必太拘谨。回到柏林后,你也该掛上上將的徽章了。”
对於战爭的终结,欢喜的不只是士兵,连指挥他们的將军们也同样欣喜若狂。
当然,在他们脑海中更多盘算的,是战后自己的地位將如何变化。
尤其是像莱托·福尔贝克、马肯森麾下的塞克特那样年轻而有才干的將领,已经被外界议论著,將会填补那些被肃清的容克贵族、以及像马肯森这样年事已高、准备光荣退役的元老留下的空缺了。
自然,这样的风头也引来了不少嫉妒和羡慕的目光,更有无数人想要攀附这上升的权力阶梯。
“塞克特参谋长,到了柏林参谋本部后,可別忘了我啊!”
“知道了,离我远点,曼施坦因上尉。”
曼施坦因,一个一直跟隨马肯森在东线、义大利战线,乃至西线屡立战功的人物。
而以他能力与战功,本该前途无量,但由於大清洗之后关於容克出身军官升迁受限的传言,导致他在军中地位一度显得微妙。
不过,这种说法纯属谣言,更多是容克军官自我焦虑的表现。
毕竟,如今军部的实际掌权者,比如法金汉、鲁登道夫,乃至未来註定掌握军界重权的莱托·福尔贝克、塞克特,不也全是容克出身吗?
政府討厌的是容克们的肆意妄为,而不是所有有才能的容克。
更何况,接下来的德意志帝国,將会百废待兴,急需大量真正的人才,根本没空去计较出身与背景。
“......战爭终於结束了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