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 第152章 虽千万人,我们一起往矣

第152章 虽千万人,我们一起往矣(1/2)

目录
好书推荐: 替嫁流放,世子妃种出北大仓 锦帐春深 盘点奥特曼十大美德,拋尸王迪迦 相亲嫌我穷,反手拿下她警花闺蜜 夫君清心寡欲,我却连生三胎 我团宠小师妹,囂张点怎么了 枕边婚色 惨死重生,全皇朝跪下叫祖宗 随军一夜怀三宝,我在八零躺贏 高手下山,九个师姐太宠我

第152章 虽千万人,我们一起往矣

不同于卢象升这种混入敌人内部的小打小闹。

此刻位于保定府高阳县内的孙承宗已经在准备直接造反了。

没错。

就是准备造南边那个伪帝朱常洵的反。

其实按照常理来看的话,孙承宗完全没有造反的必要。

甚至说哪怕河北境内全都对朱常洵骂声一片,他也得继续支持才是。

因为他高阳孙家,其实也是河北境内四大氏族孙氏的一个分支。

不过高阳孙家这个分支,还稍稍有那么些特殊。

原因就是这支散落在高阳县城的旁系,在孙承宗之前并未接受过什么来自于族中的援助。

不同于那些满脑子只剩下荣华富贵的世家豪族。

孙承宗的家庭往上数几代都是一水务农的农户,家庭条件比普通百姓要好些,但最多也就是个小地主级别。

这倒也不是他们喜欢种地或是走投无路什么的。

有与孙氏同族同姓的这层关系在。

他们家只要稍稍动动脑子走动些门路。

不说大富大贵,混个高阳县内世袭罔替的胥吏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之所以现状如此,还是因为孙承宗家中几代传承下来的家风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从孙承宗祖父那一代开始,其家风便一直秉承着“朴实清廉、尽忠报国”的底色。

所以对那些朝着民脂民膏大快朵颐的世家豪族,孙家可谓是极其厌恶。

平日里都是各种敬而远之,能不来往就不来往。

孙承宗的父亲还曾干出过将积蓄多年的粮食,全都赈济分发给灾民的壮举。

如此这般的所作所为。

自然也就造成了哪怕是周边县城中最为低级的孙氏族人,都不愿意与孙承宗家族家族来往的局面。

不过这种情况到孙承宗这一代时,突然就有了极大的改变。

因为孙承宗是个猛人,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进士,而且还是榜眼,一时间风头无两。

高中之后,孙家之前那些不合群的作为,自然就有一堆人来为之洗地。

不愿与宗族过多交流,可以说成是为了治学心无旁骛。

有过偏向于贱民的举动,那也可以说是收买人心提前布局。

反正,总能洗的干净。

自有大儒为其辩经了属于是。

而对于这些赶来攀附于自己的低级孙氏族人,孙承宗并未像自己的父辈那般拒绝。

反而还对他们笑脸相迎,来者不拒。

因为孙承宗高中榜眼那年,已经四十岁了。

半只脚已经迈进棺材里的他。

想趁着自己还未将心中意气完全弄丢之时,做些真正有利于大明、有利于天下百姓的实事。

而想做事,就离不开孙氏这个庞然大物的支持。

若是他连这些普通族人都不愿意接纳的话,那孙氏会怎么看待他?

显而易见的。

他在官场上的结局必然是寸步难行。

同样的。

他也知道,攀附孙氏会让自家传承了数十年的家风荡然无存。

自己家中也会出现那些他不愿看到的欺男霸女、藏污纳垢之事。

但是在那种局面下,他实在没得选。

只要他想做事,那就必须得和光同尘。

难能可贵的是。

孙承宗在踏入和光同尘这个大染缸后,也极其难得的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

凭借着自身的各种努力与孙氏的支持。

孙承宗慢慢爬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上,孙承宗并未尸位素餐。

而是上书自请亲赴山海关前线,汰逃将、肃军纪。

在关外督师的四年时间里。

孙承宗前后收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

种种举动,皆可谓是利国利民,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大明,

直至两年前。

孙承宗方才因柳河之役的战败,再加上各方势力的排挤,不得已之下告老还乡。

而做出了如此伟业的孙承宗在回到河北老家后,门生故吏自然也是已经遍布大半个保定府。

可以这么说。

如今的孙承宗虽然已无官职在身。

但只要他想的话。

以他的威信和族中地位,架空保定府府城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也是孙承宗为何在保定府内谋划“造反”的原因——他有做到这件事的能力。

同时,他也有去做这件事的必要。

他攀附孙氏,从头到尾都是为了大明、为了天下苍生,而不是一己私利。

可是现在,孙氏和其他那些世家豪族们,却想要联手毁了大明、毁了天下苍生。

权力与财富对人的异化是极其可怕的。

从他孙承宗起势到现在才只不过十余年而已。

可原本在一个县内都上不得台面的高阳孙家,如今已然成为了保定府内的一方巨擎。

除了少数那些他不断言传身教悉心教导的嫡系子孙,尚且还保有一份良知外。

其余人等已变得和真正的吸吮民脂民膏的蛀虫一般别无两样。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若是真让世家集团们的阴谋得逞的话,那整个大明都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得国将不国。

到时还不知道会有多少百姓因此而命丧黄泉,天下苍生又会陷入何等水深火热?!

想到这里,孙承宗极其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这时。

孙承宗的长子孙铨面色凝重的走了过来:“父亲,您可已是确定要在保定府内起事以支持陛下了?”

孙承宗睁开眼睛,点了点头。

孙铨脸上出现一抹挣扎:“父亲,只怕您起事之举家内绝多数都会大加反对,这些人.”

孙承宗没有说话,只是眼中迸发出一道凌厉精光。

片刻之后,他才盯着孙铨慢慢开口:“一门一户,比之大明四方土地和万万百姓,究竟孰轻孰重?”

孙铨深吸一口气,眼中出现与孙承宗相像的决绝。

父亲的意思很明白了。

想要起事,那家族内的反对派或者说国之蛀虫,就要在起事之前将他们彻底清理掉。

这是一次自灭满门的行动。

值得吗?

许多人看来这都是非常愚蠢甚至令人费解的,但在孙承宗和他的那些嫡系儿孙看来,这都是值得的。

同样还是那句话。

大丈夫做人的道理,和有些人说了他们也是不会懂的。

孙铨重重点头:“孩儿等会便去操办此事。”

接着,孙铨看向自己的父亲,问出了他此行的最后一个问题:

“父亲,我们会成功吗?”

听着这话,孙承宗满是沟壑的脸上突然扯出一个不算好看的笑容来。

会成功吗?

孙承宗自己也不知道。

毕竟小小的一个保定府,对当下大明朝的局势实在是起不了什么太大的帮助。

但至少现如今大明朝的那位圣上,让他看到了一丝搏命的希望。

否则,他是断然不会在这种时候拖上全家性命去做这九死一生之事的。

他只会继续隐忍下去,默默寻找机会看看能不能给对方致命一击。

而说起皇帝。

孙承宗在朱由检最开始登基时,其实对他也是有着一点点不满的。

原因很简单。

自己在前两年已经做出了成绩,并且或间接或直接的证明了自己对大明朝的一片赤胆忠心。

但皇上登基之后,却没有第一时间重用自己。

这让孙承宗颇有些闷闷不乐。

他可是前朝帝师,深受天启帝信任。

他就不信天启帝在临终之时,没有提上过自己这把老骨头一嘴。

而且最重要的是。

他孙承宗都已经暗中遣人在京城里给皇上表忠心、递消息了。

皇上却连个话都没回,好像根本不在意他这么个人一般。

这是嫌自己老了,还是觉得自己两年前打了一场败仗,不堪重用?

可柳河之役的那场败仗的结局,实非他一人之力可以改变。

各种猜测交织在一起,让年逾六十的孙承宗非常郁闷。

以至于当听闻皇帝在京城里收拾贪官污吏时,孙承宗都没有对这位年轻的皇帝表达出太大的赞扬。

当时只是隐藏住心底的喜意,淡淡点头说了句“还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你对死灵法师有意见? 我不是天才刑警 我觉醒了修仙面板 我将异世界伪装成了游戏 八零娇妻嫵媚,高冷学神食髓知味 赢了圣杯战争,结果这是虚树宇宙 要她认错?乔小姐的白月光杀来了 从魔法少女开始独断万古 人已中年,这个医生才出道 七零:被换亲后我成了人生贏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