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不好的消息(1/2)
京师外三里的农田里。
晨光熹微,秋日的田野上,薄雾还未散尽,远处的山峦若隱若现。
朱元璋带著满朝文武出了京师,来到这田间地头里,田埂边的野草上还掛著露珠,打湿了他们的裤脚。
“父皇,”朱標跟在朱元璋身后,“前面就是今年初春时候推广种植的红薯地了。”
朱元璋点点头,他今天特意换了一身粗布衣裳,脚上穿著草鞋。身后的百官们也都是换上了便服。
事实上,朱元璋早就已经知晓了红薯的產量惊人,但是他还是带著满朝文武亲自来见证。
为的就是给推广红薯造势。
上一次在朝堂上,朱元璋已经给百官尝了红薯,並讲明了红薯惊人的產量,但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次他带著百官一起来见证,相信从今天开始,红薯之名將传遍整个大明,真正的完成全国范围內的推广。
田埂上,老农张老汉正带著几个农户已经等候,见皇帝亲至,连忙跪地行礼。
“各位乡亲莫要多礼,都起来吧,”朱元璋亲自扶起张老汉,“今天咱与诸位臣工一起前来,是和你们一起干活的。”
张老汉战战兢兢地递过锄头:“皇上,这......”
朱元璋微笑著接过锄头,大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仔细查看红薯藤:“这红薯种得真不错!”
夸讚一声后,朱元璋挥起锄头,开始挖土。
锄头入土的瞬间,他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泥土的芬芳让他想起了年少时在凤阳老家种地的日子。
“诸位臣工,”他回头招呼,“愣著干嘛呢,都动起来啊!”
锄头当然是让皇上先动,但是现在皇上都动了,百官岂敢不动?
百官纷纷下地,一时间,田间响起此起彼伏的锄头声。
有些官员拿了一辈子的笔,一锄头下去,差点闪了腰,相当的笨拙,但也有把锄头挥舞得相当熟练的官员。
百態尽出,不过大家都很卖力。
因为大家都很好奇这红薯的產量究竟有没有那么神,更关键的是,一旁的史官和通政司的主笔刘三吾正拿著毛笔,在一旁时刻准备著记录下这可能名留史册的名场面。
“有了有了!”
听见朱元璋的喊声,百官连忙围了过去。
只见他挖开的土坑里,一个挨著一个,结满了红薯,大的有拳头大小,小的也有鸡蛋大。
红薯皮是淡淡的粉红色,沾著新鲜的泥土,在晨光中泛著光泽。
“这么多?”
“这……这得有五六斤吧?”
“恐怕不止!”
“亩產胜种穀十倍,皇上诚不我欺!”
百官纷纷发出惊嘆声。
这个时候,朱元璋举起锄头,想要继续將这株红薯挖出来。
“等等!”
李善长却是突然叫住了朱元璋。
朱元璋一怔,其他所有大臣也都是一怔。
李相这是何意?
在所有人疑惑的目光下,只见李善长也顾不上礼仪,直接跪在地上,用手扒开泥土,一边扒一边道:“这是大明的祥瑞,用锄头挖恐会挖坏!”
眾人一听,顿时恍然。
“还得是李相,这话说得在理!”
“李相,我来帮你!”
有官员站出来,跪下来帮李善长一起用手去扒开泥土,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眾官员纷纷趴下来扒泥土。
把一旁的老农都看傻眼了。
挖个红薯而已,至於吗?
不过他看著皇上在一旁笑得见牙不见眼,也不敢吱声。
而他看不见的是,朱元璋脸上的笑意中却闪过一抹玩味。
李善长是会来事的。
如果是以前,他会发自內心的高兴,毕竟谁都喜欢別人的恭维,而且红薯確实也是大明的祥瑞。
但是现在,他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角度。
他从朱辰那里,看过了后面的歷史,接触到了后世的先进思想,也拥有了更广的视野。
所以,对於李善长恰到好处的举动,他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味的高兴。
而且对於李善长也更多了一分感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