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千年巨变(1/2)
上一次朱棣从天竺带回来是天竺一年的收入,而蓝玉这一次从倭国运回来的则是倭国这么些年的积累。
所以,蓝玉虽然还只是攻占了倭国一半左右的地区,带回来的財富就已经超过了上一次朱棣从天竺带回来的財富。
上一次,朱棣带回来的几船金银財宝,就已经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现在蓝玉从倭国运回来的是整整十几艘船的金银財宝,直接让满朝文武欲言又止,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震撼了。
“蓝玉给咱的奏摺还说,他们倭国找到一处银矿,每个月能產出五十万两银子,一年就是数百万两的银子,充入国库。”
朱元璋的话,让满朝文武暗暗倒吸了一口冷气。
要知道,就在前些年,大明国库还在年年亏空,经常为了不到一百万的賑灾粮款,搞得君臣一筹莫展。
可是现在……
別说一百万两了,国库恐怕一千万两都能够拿出来。
仅仅几年的时间,大明在一次次爭议声中,也在朱元璋的一次次朝纲独断中,悄然发生了变化,而这些悄然的变化累积起来,就是巨大的变化。
就是满朝文武也都能够切身体会到。
拿他们最关心也是对他们影响最直接的薪水来说,不仅有所提高,而且没有再发生过以物抵薪的情况,每个月都能够按时足额发放,每年年终的绩效更是每一次都让他们惊喜。
就算不去搞贪污腐败,就算是朝堂上最清廉的官员,凭藉著薪水,至少也能够过上一个体面的生活。
饮食住行,都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更加的丰富和便捷。
对於他们而言是如此,对於他们能够看到的民间疾苦,亦是如此。
以往面对天灾,不仅朝廷賑灾困难,而且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受灾地区,往往都是树根草皮啃光,连观音土都能被啃食乾净。
卖儿卖女的有之,更悲惨的还有易子而食。
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只能涌入城镇,大多以乞討为生,从此成为流民。
但是现在,朝廷不仅賑灾粮款充足,而且还有高效的賑灾食物红薯,不再有人饿死,而且就算有流民,也能够选择打工,得到妥善安置。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大明財政富裕的基础之上,国富才能民强。
大明现在不仅有像煤炭,纺织,钢铁,武器等这样既稳定而又充裕的收入,还有了海外的大量財富输入,让大明的国力可以说是蒸蒸日上,纵观歷史,从未有今日之强盛。
然而这还没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