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致以最辉煌的人(4)——剑可当百万师之黄老篇2(1/2)
真是摸著石头过河,鹰子的头髮都被摸禿了。
一对夫妻在出国游玩时看到了核潜艇的模型,就隨手买了下来,没想到却帮了国家的大忙,研究人员將模型拆分后,发现模型与他们设计基本方案高度相似。
很多人都在说,这个玩具帮了大忙,可是谁能想到?没有这个模型,黄老他们就从一无所有的白纸上,从零开始將核潜艇的设计几乎完全推演出来?
什么是天才?
在確认设计思路正確后,大家的工作重点开始聚焦到091的外形上。
核潜艇一般为两种,一种为普通线型,一种为水滴线型。
“水滴线型,水下和阻力一定更好”
水滴线型固然更好,但阿美莉卡为了製造水滴线型的核潜艇进行了前后三次改造,整整费了11年的时间。
黄老却大胆的提出一步到位,直接研究水滴线型,他的这一建议却引起了大家的担忧。
对於缺乏先进工业製造技术和科研人员的共和国而言,第一艘核潜艇就直接设计成最先进的水滴型,难度太大。
臻帅得知这一消息后,亲自拍板091核潜艇採用水滴线型的初步设计方案。
091的建造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这条艇所有的设备材料管道,全部没有一样进口的,全都是咱们的,我们共和国自己造的。
面对採访,黄老自信说道。
1970年12月26日,091核潜艇下水,在一系列的海上实验后,091逐步达到了交付部队使用的设计標准。
1974年建军节这天,被命名为长征一號的091型,舷號401的核潜艇正式入列。
自此,共和国成为继阿美莉卡、毛熊、高卢鸡、约翰牛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共和国也创造了世界核潜艇研製史上最快的建造速度。
长征一號在完成连续90个昼夜的海上航行,达到最大自持力极限考核实验目標后,最为关键的极限深潜实验便是下一个实验目標。
作为一个国家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核潜艇必须拥有深潜和躲避监视监听的能力。
阿美莉卡的王牌核潜艇在做深潜实验时,只下降到了190米的深度便沉没了,潜艇內人员无一生还。
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国內,整个长征一號的参试人员面临著巨大的心理压力。
都说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
然而,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坦然面对恐惧?
看见蹦极的视频你是热情澎湃,到崖边的时候你是寸步难行,哪怕你知道安全设施很安全。
作为总设计师的黄老看到这一幕,便决定亲自带队下潜到300米的极限深度。
强调一句,黄老此时已经是甲之年,62岁。
1988年4月29日上午,长征一號在我国南海开始了深潜试验,隨著深度的不断增加。
水下巨大的压力开始挤压艇体,部分的舱门甚至都被挤压变形,艇身更是发出咔咔的响声,但这一切都没惊扰到黄老,他依然有序的进行著指挥工作。
中午12点10分52秒,深度计指针停在了300的字眼上,长征一號顺利下潜到了设计的极限深度,且全部设备运转正常,在滯留了一段时间后,核潜艇开始慢慢上浮,在浮出水面后。
阿美莉卡下潜了190,失败。
我们下潜了300,成功。
所有人都在兴奋的欢呼和拥抱,而黄老则是第一时间给远在武汉的妻子报平安。
“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军”
这便是黄老。
在世界核潜艇研製史上,黄老是第一位亲自跟隨核潜艇完成极限深潜的总设计师。
黄老几乎將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共和国核潜艇事业发展中,完美詮释了何维舍小家为大家。
从1938年离家求学之后。
18年间,他只与父母见了寥寥数面,在投身核潜艇事业的30年间,他更是一次都没有回过家。
兄弟姐妹埋怨著他在大学一毕业,就不要家了,忘记了养育他的父母,
但是30年没回家,他也难没有怨言,只能独自一人承受误解和怨言。
直到1987年,上海文化月刊中一篇名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文章,才揭开了黄老30年不回家的真相。
隨后,黄老將这本杂誌寄给了自己的母亲,虽然文中並未提到黄老的名字,只是以他代称,但是母亲却瞬间明白了儿子30多年不回家的苦衷。
1988年,黄老趁著深圳出差的机会,终於回到了阔別已久的海丰老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