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扶大厦於將倾挽狂澜於既倒(1/2)
“腾帝,你了解歷史,你说古往今来都谁可以称得上扶大厦於將倾挽狂澜於既倒,或者是中流砥柱?”徐东问道。
两个人现在已经登机,只等待著起飞。
帝制时代的人正在好奇两个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却被徐东的话给吸引住了。
古来豪杰多寂寞,谁不想留其名於史书记载之上,被后世人谈及夸奖。
一听徐东话语,王腾很果断的打开了钱包:
“舍他其谁?”
“扭转乾坤,再造华夏”
“不仅如此,还有史上最强创业天团,绝无仅有,全是天降猛男,全明星史诗级阵容。”
“这还用你说,是个人就知道啊,我说的是其他人”徐东翻了一个白眼。
王腾张了张嘴,停顿了一下,像是在总结语言:“当人有钱了过了好生活,便適应不了以前的贫穷生活”
徐东连忙道:“打住,我只是问有没有其他人,不是在这里听你上课啊”
王腾一副弱智的样子看向了徐东,看的他很不好意思:“你就不能听我说完?”
“我的意思是,不了解他之前,感觉天下无数英雄如过江之鯽,仿若无数”
“系统的了解之后。”
“发现所谓天下英雄不过尔尔”
“然而,挽大厦之將倾者,又有几人?”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就在此时,飞机已经开始划出跑道,向天空飞去。
帝制时代
“就凭那四个字,便无人可以超越”
“很明显他也做到了,最后那一幕百姓的欢呼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等確实是不如他”
帝制时代的思想虽並未解放,但並不代表愚昧,事实上屹立於浪尖之人物,思想通达,並无什么儒家、法家之分。
对於他们来说,利益才是选择是儒还是法,或是其他的唯一选择。
王腾话语一转:“徐东,你知道为何以前称之为百姓,我们现在称之为人民吗?”
徐东果断摇了摇头,显然是不知道:“这两个词不都一个意思吗?”
“在古代,“百姓”一词的含义经歷了从指代贵族到泛指平民的转变。”
“在春秋战国以前,只有贵族官僚才有姓,因此“百姓”最初是指百官,《尚书·尧典》中“平章百姓”的“百姓”即为百官之意。”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贵族沦落为平民,“百姓”的范围扩大,失去了原来指百官的意思,逐渐演变为对普通平民的称呼。”
王腾问空姐要了一杯白开水,缓缓解释道:“百姓是泛指,人民是主人,字义相近,本质却不相同”
“先生真乃大才”徐东竖起了大拇指。
至於是不是夸讚王腾,便不得而知了。
“那就一个一个朝代说吧,先说好,只代表我个人的想法。”王腾强调道。
徐东嘿嘿一笑:“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你只管说,我只管听。”
“满清不想多说,这个朝代一言难尽,十人九不喜”
“可是……”徐东想开口。
“可是什么可是?明治维新不能说明点东西?他们失败了一次失败就会改正。”
“但是清是真没救了”
“清风不识字,呵呵”王腾冷笑道。
“除了一个雍正是个皇帝,其他的都是一个部落酋长。”
“刚明”王腾停顿了一下:“这是最后的一个汉人王朝”
“张居正、于谦”
“洪武帝朱元璋、永乐帝朱棣”
“甚至是,不是男人,却比男人更男人的明末太监王承恩”
“张居正不多说,仅仅是能在共和国通史一百集有专属於自己的一集,就足以证明其能力和地位。”
“明朝276年,最后的76年尾巴,便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给强行续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