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致以最辉煌的人(5)——剑可当百万师之郭老篇(2/2)
当时共和国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要想成功研製飞弹卫星战机等先进武器,就必须经过风洞试验。
可想要运转一座大型风洞,几乎要耗费一座城市的全部供电量,別说那时的共和国,就是放在现在也是大部分国家在梦里才能拥有的。
这时候,郭老他创造性提出组织力量研製激波风洞。
值得一提的是,激波风洞是个新技术,全球独此一份。
而激波风洞最大的优点便是,实验的耗电量却非常低。
1969年,共和国第一座大型高超音速风洞,jf8激波风洞研製成功。
同时期,共和国的飞弹、火箭、人造卫星等飞行器都进入了最后的实验阶段。
也正是因为jf8激波风洞,解决了上述飞行器的实验问题。
郭老的成就不仅於此,他为共和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这里要注意的是被称为jf12激波风洞之父的俞鸿儒院士,则是郭老的学生。
在郭老和钱老的共同努力下,共和国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究上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
至於强不强,df17、21、27已经证明了一切。
不仅如此,郭老还参与了研製核武器,在当时这是不能说的秘密,连郭老妻子也是一无所知。
从此,郭老便长期待在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滩,从此隱姓埋名,攻坚原子弹引爆方式等。
深入现场指导工作,亲自搅拌炸药,已经成了常態。
最终,郭老克服了重重险阻,终於確定了最佳引爆方式,1964年10月16日,共和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在响彻大地的欢呼声中,郭老因劳累过度直接晕倒在了现场。
郭老在指导原子弹研製的同时,还参与了飞弹关键技术攻关,可以想像得到当时的郭老是有多疲倦。
这些技术隨便成就一项,便可以青史留名。
也正是如此,为了儘可能节省时间,郭老常选择乘坐飞机。
可是时间不等人,为了更快的获得实验数据,加快科研进度,郭老还是將飞机作为首选。
1968年,经过两个多月的攻坚,郭老终於取得了一个重要数据。
这一数据不仅能推进了氢弹武器化的研发进程,对未来热核武器的发射也將是突破性的进展。
也就是郭老拼死护住的那份数据。
郭永怀兴奋不已,决定立刻飞往首都匯报。
1968年12月5日,携带这份数据的郭永怀乘飞机抵达首都机场上空。
当飞机距地面400米时,突然失去平衡,向地面衝去,短短10秒后,飞机坠毁,而此次飞机上仅存活一人。
在清理残骸时,人们发现了两具烧焦的遗体紧紧的抱在一起。
分开时,人们才发现他们护住的是一个皮质公文包,而包內文件完好无损。
1968年12月27日,郭老牺牲22天后,共和国热核武器试验成功。
而郭老的夫人李佩先生一生未再改嫁,唯一的孩子也英年早逝。
李佩先生,共和国应用语言学之母,培养了共和国最早的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
当时共和国没有托福考试,但是只要是李佩先生签了名的学生,阿美莉卡的大学就会录取。
2007年90岁的李佩先生去探望臥病在床的钱老及夫人。
钱老看到李佩先生到来,问道:
“你家有几个孩子啊”
李佩先生愣了一下,回答说
“我家就我一个人”
2008年,李佩先生將全部积蓄60万元,全部捐出。
2017年1月12日,99岁的李佩先生离世。
2018年7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发布公告,编號212796及212797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和李佩星。
……
[两弹一星唯一烈士]
[郭老的爱人也是专家,后半生孤独终老。]
[郭老的意外死亡是我们国家的意难平,有他在,我们得水平会更上一个层次,天妒英才,跪拜郭先生。]
[郭老是钱老师弟,但是郭老是横跨三个领域的科学巨头,钱老说过世人只知道我抵五个师,却不知郭永怀能抵两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