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粮草粮道也是大问题(1/2)
第229章 粮草粮道也是大问题
攻略关中面临的外交问题,在刘升的大势战略分析中得以解决,
先做好最坏的打算,然后不断派使者向刘表请求联盟,直到刘升预测的孙策攻打江夏和荆南张羡谋反之事发生。
那么刘表自然会反过来求我们联盟。
那么我们不仅达成连荆抗曹的目的,还能得到敲诈一笔小费。
这就叫运筹惟喔!
而吕布提出,是不是可以趁著荆州內乱的时候进军关中。
对此刘升不置可否。
顺势引出攻略关中的第二大难题,
“今我等雄心壮志意气风发,磨刀霍霍向关中,然而就算外交问题得以妥善解决,进军关中与否也要看自身准备......那就是粮草!”
如果说外交问题刘升能根据大势变化而做出应变。
那么粮草问题他可就毫无办法。
这里的粮草问题不单单指的是剩余多少粮草,更重要的是指粮道,
眾人当即神色严肃。
更是从刘升摊开在案几上的地形舆图里,传出许多嘆息之声。
南阳至关中要经过六百里的商於之地,或可称为武关道,商於古道,丹水道......总之路途遥远且艰难无比。
秦楚两国曾在此地展开无数的爭锋,张仪的六百里故事耳熟能详。
南阳想要进军关中,先征服这条道路再说,
当初刘邦从武关进入,也是走这条道路先入咸阳。
老祖宗能走,我们怎么就不能走?
今时不同往日。
当时关中秦军主力被牵制在函谷关,刘邦也根本不考虑后勤,直接奔著关中咸阳而去称王。
那时的刘邦哪有想那么多?先到咸阳再说。
而现在我们考虑的是扎根关中,再加上关中比当时残破很多,人口土地凋零,你想要以战养战都很艰难。
所以粮道变得至关重要,就像输血管一样,得保证南阳的血能输到关中。
“元龙,请为诸人讲述我等粮草现状。”
刘备刚刚写好给简雍的书信,令小吏让魏延亲去,顺便让小吏搬上来大堆的案瀆。
里面记载著全是南阳东部北部屯田的情况,包括土地粮草人口等等。
陈登闻言並没有翻阅案瀆,早已瞭然在胸,
“耕地约二百万亩,其中上田三成,中田五成,下田二成,上田亩產一石二斗,中田亩產八斗,下田亩產粮五斗......年產二百万石粮草,屯田官民五五分成,加上其他损耗用度,余粮仅五十万石,一夫治田五十亩,收拢流民与本地黔首共万户,四万人左右......”
场间寂静,独独陈登之声若泉水叮咚。
眾人没有因为陈登繁琐的匯报而显得不耐烦,皆都专心致志细细聆听。
陈登这还都是概括,根本没有细说。
比如上田中田下田都是產何种粮食,春泰夏粟东小麦秋补种作物等等细节。
理论上二百万亩地能得二百万石粮,但损耗用度这四个字可包括太多的內容,再加上屯田分成,能剩五十万石已是非常理想。
而且这五十万石还得等今年秋收再种植冬小麦之后,等到明年才能得出的预估。
现在真正的余粮只有二十万石。
且刘备屯田暂只有民屯没有军屯,又严格规定不能剥削百姓,都已经五五分成了还继续剥削?
那还是人吗?
屯田本就只是適宜之举而已。
简而言之,如果只是应付南阳,那余粮以及可持续发展,自然是绰绰有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