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鸿起怎么会病倒(1/2)
第275章 鸿起怎么会病倒
偃月城郡府。
刘升將自己居住的客房让与太史慈,以便提供良好的医治环境,其右肩脾骨被黄忠射穿,伤势非常严重。
“老夫学艺不精......虽可保性命无忧,却保不住这条手臂......
阁门轻启。
一位医师老者摇头嘆气,面带遗憾而出,门外等候的刘升上前询问,也不禁扼腕嘆息。
实则也早有所料,以古代之医术水平,被箭射中躯干,等於一条腿迈进鬼门关。
肩脚骨虽不属於躯干骨,但离得近,更是躯干与上肢的桥樑,如医师所言,捡回性命就不错了,右臂肯定保不住。
也不是要截肢....
而是对於一名武將,特別还是善射的武將来说,基本算是告別职业生涯了。
“黄师辛苦......我送你出院.....
此医师是黄祖的私人医师,算是整个江夏郡最好的医师。
甚至是整个荆州......不对!荆州还有两位名医。
刘升倒是打听过后世鼎鼎大名的张仲景。
他为南阳大族,曾得到大名士何题的评价,仕途前景开阔,却遇乱世从医。
此时的他已经逃离南阳,在荆南避难,荆南正在交战,哪里找得到他?更何况据刘升所知,张仲景好像擅长內科....
荆州另一个名医就是刘升从许都带回的太医吉平。
他没有哪方面的特长,外科內科他全会,胜在全能,此时就在南阳。
江东地区侯官县,也就是建安郡所在,也有一位名医董奉,与张仲景华佗號称建安三神医。
只是他也以內科闻名,再者刘升岂能把太史慈放回江东?
要说最厉害的外科大师必然是华佗,麻沸散可太有含金量啦!这才是第一神医!
刘升原本有机会拐走华佗,那就是在徐州的时候,可惜徐州变故太多,大事措手不及,终是无缘错过。
据闻华佗已经投奔老乡曹操,前往许都求官去了。
吉平虽然没有华佗神奇,但好列也是太医,也是眼下最合適的医师。
將黄医师送出院子后,刘升这才进入房间看望太史慈。
苦药味与血腥味隨著熏炉香菸繚绕在床榻病体上,太史慈四肢无力垂躺,面色惨白如雪,额间布满斗大汗珠。
见刘升前来,太史慈欲起身相迎。
“子义无需多礼,身体要紧!”
刘升小跑至床榻坐在边沿。
一脸的病態反衬托出太史慈英武刚毅的眼色,其美真如传闻所言,浓密黑柔顺飘逸。
“四五年前与公子匆匆一面,尚不以为意,不料再见时,已令我敬仰也!”
太史慈的声音充满感慨与落寞。
当时的刘备在太史慈看来,尚且属於小卡拉米,他十二三岁的长子那是小小卡拉米......可今天父子二人可都闯下偌大名声。
单单是覆灭袁术,那就是名震天下。
更不用说刘升闻名许都,连杨彪孔融金尚荀或都在传扬他的美名。
就说近的吧......气死徐琨逼退孙策,这些事可全都发生在太史慈的眼前。
而如今自己沦为阶下囚,岂能不悲伤落寞?
“家父经常与我说起,子义义救孔北海之事,乃古君子之风也!只可惜....,
刘升先是讚美太史慈。
隨后摇头轻嘆。
那时候的刘备名声太浅,太史慈更愿意投靠连黄巾贼都抵挡不住的孔融,就算刘备领了徐州牧,他还是选择去江东投靠老乡刘。
太史慈不是看不起刘备为人,而是实在看不出他的前途。
这也是太史慈有野心的地方,准確点说是想进步。
当时的孔融和刘都是刘备高不可攀的人物,至少他们的北海太守和扬州牧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而刘备则是陶谦表的。
太史慈有更好的选择,岂会投靠刘备?
至於孙策......也是被曹操正式任命为会稽太守討逆將军吴侯之后,才得到太史慈的完全投效。
不难看出,太史慈还真是挺看重朝廷名义,这也是古君子之风的体现之一,要讲忠君之道!
“刘豫州之仁义令我更是佩服..::
太史慈谦虚回道,也隱隱察觉到刘升想要招募他的意思。
否则他岂能把自己的房间让出?又请最好的医师为他治理伤病?
所以对於刘升的一切讚美,太史慈都得谦虚辞让,这也是委婉的告诉刘升,公子別费心,我是绝不会背主的。
“若得子义效力,那岂不是前缘再续?哈哈哈!”
刘升开怀大笑,突然间就表达本意,不与你琢磨试探,
太史慈也很坦然“刘豫州与公子之恩,慈感激涕零,无以为报!然背主之事,吾绝不为也!”
纱布包裹的右肩,隨著愈发慷慨出言的太史慈,渐渐渗透出暗红色的血跡,
他却眉头也不皱。
“若公子想要以此来说服我,不如现在就杀了我!”
这句话听得刘升那叫一个心凉...:..即使早有所料,却还是哀嘆连连。
但也是真心佩服太史慈的为人,试问如果是自己的部將被敌人擒获,结果他轻而易举投靠敌人,难道不会更加心凉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