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明王朝1627 > 第1章 天胡开局啊,大明我来了!

第1章 天胡开局啊,大明我来了!(2/2)

目录
好书推荐: 纨绔太子妃是京城大佬 我,野原广志,霓虹影视之星!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法兰西之父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人在魔卡,策反知世 吞噬星空:我在诸天刷新人设 从谎言之神到诸世之主 当过明星吗,你就写文娱? 莽荒纪之风雷惊弦

首先,他此行最大的助力正是天启遗孀张皇后,对方的态度至关重要。

其次,这能一定程度上表明他对天启时期的政策、老人会有一定的继承,不会那么快否定一切,清算一切,有利于缓和阉党态度,减弱对抗。

最后,他积累的任何名声,都会在未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权位,名与位,自古两面,阴阳相生。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思绪,将所有的算计都隐藏在那张悲痛欲绝的面孔之下。

“为孤……更衣。”

“快,快伺候殿下更衣!”徐应元眼睛肿痛,泪流不断,却还是连忙张罗众人。

正当内侍们手忙脚乱地给信王披好孝服,一道身影跌跌撞撞地从门外冲了进来。

“殿下!”

来人正是周王妃,她发髻微乱,显然是突然收到消息,心神大乱,一路奔跑而来。

她的脸上毫无血色,一双秀目中写满了惊恐和不知所措。

朱由检对众人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徐应元会意,连忙带着一众内使退出了房间,并将房门轻轻带上。

待众人退去,朱由检这才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周王妃。

“长秋,认真听我说。”

周钰猛地一怔,泪眼婆娑地看着他。

她来不及细想,朱由检已经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在她耳边低声说道:

“我一入宫,你马上去寻岳父大人,让他把我入宫的消息尽可能传出去。”

“一定要亲自去,让他用府内信得过的小厮去做,万万不要动用南城兵马司的人马,知道吗?”

周钰陡然遇此大变,一时之间无法理解其中深意。

她只是下意识地抓紧了朱由检的衣袖,惶然问道:“为……为什么要这么做?南城兵马司的人不是更快吗?”

朱由检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能在如此惊慌中还问出关键,已是难得。

他用最简练的话解释道:“此去宫中,终究吉凶未卜。我量魏忠贤也不敢动手,但最好还是把消息传出去,越多人知道我入宫了,我就越安全。”

“但是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动用南城兵马司一旦被人察觉就会显得我居心叵测,行事阴私。两下一较,倒不如动用贴心小厮,慢一点也无妨。”

周钰点头捣蒜,快速重复道,“你一入宫,我就去找父亲,用府内亲信小厮去传信。”

她深吸一口气,又补充道,“做好这件事后,我马上回府,安排府中哭临布置,间接地把消息尽可能传播开去。还有田妹妹、袁妹妹,他们的父母也在京中,我也可以间接布置。”

朱由检心中忍不住赞叹,用力拍了拍她的手,宽声劝慰道,“也不必过于惊慌,宫内还有皇嫂护持,如此行事只不过以防万一罢了。”

见已交代完毕,他便转身,正欲推门而出。

“殿下!”

周钰却在此时突然开口叫住了他。

朱由检脚步一顿,回过头来,只见这十六岁的少女站在房中,云鬓凌乱,脸上还挂着泪珠,一双眼睛却满是认真。

她凝视着他,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

“君若不谐,妾必不独存。”

声音不大,却如金石落地,掷地有声。

朱由检正是满脑子思绪的时候,被这句话震得一时反应不过来。

他张开口想说些什么。

例如理性角度其实没那么危险,只是以防万一。

又或者感性角度,说他洪福齐天,身上必有列祖列宗保佑之类。

但是千言万语涌上心头,终究只化作一个重重的点头。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猛地转身,推门而出。

门外等候的众太监立刻围了上来,手脚麻利地为他披上最后一件素白色的斗篷。

此时已是申时末,天色将昏未昏,自蒙古高原吹袭而来的北风,顿时吹得斗篷猎猎作响

……

信王府外,涂文辅伫立良久,脸上丝毫不见怨气。

“干爹,要不要去催一催?”身后的小太监压低了声音,带着几分谄媚。

“噤声。”

涂文辅头也不回,声音不大,却让那小太监浑身一颤,再不敢多言。

催?催什么催?

天底下最不能催的,就是主子。

他涂文辅能在宫里爬到御马监掌印的位置,靠的不是别的,正是这份眼力见和耐心。

所谓“履霜,坚冰至”,天启皇帝驾崩,便是这深秋第一片冰霜。

他若还看不清形势,跟着旧主一条道走到黑,那才是真的蠢。

魏公公曾经或许是参天大树,可如今树已将倾。

他可不想做那被压死的猢狲。

今日奉皇后懿旨而来,是他暗中使力才拿到的机会。

哪怕仅仅只是入宫这短短路程,那也是万分宝贵的机会。

今日多一个照面,他日就多一分情分啊。

说不定就是多这一点情分,往后就从贬谪皇陵,变成贬斥神宫监呢?

京师富贵迷人眼,不到万不得已,谁又甘心轻易退下。

只要留在至尊眼前,终究能有翻身机会。

正思忖间,信王府那紧闭的朱漆大门,伴随着“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了。

涂文辅弓着腰快步上前,换上一副悲伤中带着讨好的表情迎上。

“奴婢涂文辅,奉皇后懿旨,恭迎信王殿下入宫。”

——

本文人物性格、事件细节、参考《明实录》、《国榷》、《满文老档》等明清公史、私史或文人笔记。

部分经济、军事、人口、物产的统计类数据会参考现代历史学者做的考据论文。

在故事开篇,主角的蝴蝶效应不大的时候,各个人物登场地点、官职,按照《明代职官年表》。

时空因素按照古代文献估算,例如北京到南京,正常30日,快马5~10日。

也就是不存在主角转头说把徐光启起复了,徐光启就瞬间从上海坐飞机飞到北京。本书没有任意门。

这是第一章,所以会额外在正文中说明,请各位担待。

后续的史料引用都放到“作者的话”里面,不占用正文字数。

史料空白、模糊的地方,我会自行根据参考材料推演补充。

例如本章提及北直隶人口800万,实际上按万历时黄册丁口统计只有300万出头。

我是根据《中国人口史》和满清时期的河北人丁数据推测扩大的,实际上我感觉还是偏保守了。

毕竟从辽东涌入关内的难民就有数十万了。

这些我自行推演,或编造的数据我也会额外注释,以免大家以为是真的史实。

各种地摊文学,低级阴谋论已经够泛滥的了,我不希望我也成为其中一份子。

最后,这一章唯一虚构的就是周皇后的闺名……没办法,确实找不到名字。

关于周皇后,是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的,本书中不一定提到,我有个《题周皇后家事疏》放作品相关了。

第六章登基。

我想过要不要跳过前面这些铺垫和描述,就按照市场偏好的那样,直接冲突前置。

但我实在舍不得。

崇祯登基前的这两日,是一个特别好的透镜。

京畿之间,内外相疑,阁臣甚至入宫前都要祷卜自己的安危。

魏忠贤、张嫣皇后、信王潜邸、阁臣卿部、乃至宫闱内使们,他们的人心躁动究竟如何?

我太喜欢这一段从明史里挖出来的故事了,真正的历史真的非常有趣。

【本章史料】

1.承奉徐应元者,逆贤之同官,涂文辅之老叔。——《酌中志》。同官是同一年入宫,老叔不是叔叔的意思,是比老祖宗低一级的概念。

2.壬寅,礼部请:信王婚礼,应先封王妃,及妃父周奎,合照例授兵马指挥职衔,行移吏部铨注衙门。——《明熹宗实录·卷七十三》

3.至于大部分明末小说标配npc王承恩?他这个时候真的不在信王府,按照史实,他登场差不多在崇祯中后期了。关于这个我有一篇500字的考证放在作品相关中——《题崇祯十七年吊友王承恩疏》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侯爷的旺夫娘子 嫡女毒妃 重生七零锦绣年华 锦衣卿相 大佬,出门记得装不熟 重生美利坚,我是华尔街传奇空头 退婚后被大佬亲哭了 小公主又帮母妃争宠了 穿书后我养了偏执男主 我的女友重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