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皇帝要死了老天保佑啊!(2/2)
朱由检站在御座前,轻轻抚摸着冰冷的扶手,深吸一口气,缓缓坐下。
就在他坐下的那一刻,一股战栗感自他背后升起,瞬间激得他全身汗毛直立。
赞礼官再唱。
“五拜三叩——”
百官齐齐下拜叩首,群臣重重迭迭千余人,竟能发出惊人整齐的闷响。
咚!咚!咚!
这,就是至尊吗?
这,就是大明的皇帝吗?
这,就是当今寰球宇宙,最贵之人吗?
朱由检一时有些恍惚,几乎不能自已。
他的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
最终却强自按下,只是缓缓开口走完最后一道仪式。
“众卿平身”
赞礼官们紧跟着一声声接力唱出。
“平身——”
就此礼仪已毕,君臣名分落定。
朱由检轻轻呼了一口气,心中却仍是激荡不停。
他的目光越过底下黑压压的臣子,越过巍峨的殿门,望向天际。
天下经纬,纵横十九。
不知后世史书中的那些豪杰禽兽,谁人已在其中,谁人又跃跃欲试?
……
同一时刻,陕西,白水县。
秋日的太阳挂在正中,没什么热度,但依旧刺眼。
干冷的秋风卷起地上的黄土,吹在人脸上,生疼。
几个干瘦的汉子蹲在村头枯死的槐树下,满脸愁苦。
“他娘的,今年的秋税交上去,咱家就只剩下明年的种粮了,连过冬的口粮都悬乎。”
一个黑脸汉子狠狠地啐了一口。
唾沫在干燥的地上留下一个深色的印记,很快又被吹过的尘土覆盖。
“谁说不是哩。这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难熬。”
旁边的人跟着叹气,声音嘶哑。
蹲在中间的中年汉子,脸上的皱纹深得像刀刻的一样。
他默不作声地听着大伙儿的牢骚,半晌才开口,声音里透着一股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的沉稳:“再等等看吧,总会有法子的。”
“等?咋等?”黑脸汉子情绪激动起来,“你看隔壁的澄城县,听说那郑彦夫带头把县令给宰了!现在换了个新官,听说日子好过多了!”
这话一出,周围顿时响起一片艳羡的议论声。
“那可是杀官!掉脑袋的买卖!”
“可人家现在过得舒坦!”
“咱县的县太爷,听说今年也任期满了,是不是也要换人了?兴许下一个能好点?”一个年轻人眼里闪着一丝希冀的光。
王二的眼睛里也掠过一丝期盼,但很快又黯淡下去,只是道:“谁知道来的是个啥样的人。咱还是盼着老天爷开眼吧。”
说到老天爷,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那白的日头,心里一阵绝望。
“这狗日的老天,再不下雨,地里的麦种都快成炒豆子了!”有人恨恨地骂道。
突然,一个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汉子凑了过来,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哎,我跟你们说个事,是我在县城里听一个典吏说的,你们可别往外传。”
见他这副模样,所有人都来了精神,把头凑了过去。
“他说……当今的皇上,好像病得快不行了。”
这话如同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池塘,所有人的眼睛瞬间都亮了。
“真的假的?”
“那……那是不是要有大赦了?”
“新皇上登基,是不是能把咱今年的粮税给免了啊?!”
一时间,所有的愁苦和绝望仿佛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冲散了。
——
附图:白水县离澄城县走路50公里,大约12小时。
【本章史料】
1.登基仪式来自《皇明诏制》,没什么意义我就不贴了,毕竟大家不会想要在家里自己登基吧哈哈。
2.百科写明末农民起义从王二开始,即天启七年七月。此为谎言。
3.天启七年七月杀澄城县令张斗耀的叫郑彦夫。原文:“澄城知县张斗耀,催征峻急,生变,为郑彦夫等所杀。元凶未获,乱党渐擒。”——《明熹宗实录·卷八十二》
4.而王二是白水县人,离澄城县挺远的,大家可以看文末贴的那张图
5.而《白水县志》记载:“崇祯二年洛河北民王二、种光道聚众为盗,参政刘应遇击散之,王二被斩”。
6.又崇祯二年五月陕西廵按御史吴焕的奏疏称“盗起于去年七月,白水王二一伙边贼少而土贼多”
7.综上所述,白水王二在崇祯元年7月起义,而非天启七年7月,而且第二年他就被抓死了。
8.陕西天启七年大旱,崇祯元年又旱,所以王二扛不住了,但现在是天启七年八月廿四日,王二绝对还没造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