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明王朝1627 > 第20章 你们知道的,还没有朕的多

第20章 你们知道的,还没有朕的多(2/2)

目录
好书推荐: 纨绔太子妃是京城大佬 我,野原广志,霓虹影视之星!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法兰西之父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人在魔卡,策反知世 吞噬星空:我在诸天刷新人设 从谎言之神到诸世之主 当过明星吗,你就写文娱? 莽荒纪之风雷惊弦

清脆的碎裂声,如同惊雷,瞬间炸响在死寂的殿中。

“够了!国家之事不是如你们这般做的!”

朱由检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如寒冬的冰凌,扫过殿下群臣。

满殿的弹劾声、议论声、呼吸声,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掐断。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碎裂声惊得浑身一颤,目光骇然地望向御座。

有几名刚迈出半步,正准备跟风弹劾的官员,就那么僵在了原地,进退失据,脸上的表情精彩到了极点。

整个文华殿,死一般的寂静。

朱由检没有理会他们,直接将目光转向了内阁首辅黄立极。

“元辅,陕西欠饷之事,昨日票拟,可有结果了?”

黄立极正在震惊之中,冷不防听到皇帝点他的名字,身子下意识地一颤。

“回……回禀陛下。”

“臣昨夜已与兵部、户部会商,太仓、常盈二库空虚,所欠三十余万旧饷实难全发。”

“经多方筹措,可先发三月饷银,共计五万三千余两,其中太仓先出两万,再从常盈库中借垫三万三千两。”

朱由检点点头,这个处置还算稳妥,先发一部分,至少别让边军饿着肚子哗变。

但这不够,大明阁臣,肩上扛着的是大明两京十三省,脑袋上抗的是天下亿兆生民。

随便裱糊一下,就觉得尽到职责了吗?

“仅仅如此,还不够。”

他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让殿中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九边之中,各边欠饷情况如何?”

“连年拖欠的具体数目是多少?”

“除京运银外,地方民运银的解付情况又如何?”

“仅仅解付银子就够了吗?陕西有旱灾传闻,为何不见地方上报?”

“当地粮价如今究竟如何?银子到了陕西,1月饷银,能抵过去几成支用?”

“这些事情,阁臣六部,都知道多少?”

黄立极的嘴唇微微翕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前面面对弹劾风暴也无动于衷的崔呈秀,也终于抬起了头,望向御座上的年轻新君。

殿中响起一片细微的骚动,许多官员交换的眼神中,都带着难以言喻的惊骇。

朱由检话到此处,顿了一顿,目光扫过群臣,声音沉重了几分。

“再则地方巡抚,任期不长,任内往往能捂则捂,能拖则拖,等到事情真正呈报上来,多已是积重难返,糜烂到了极点。”

“所谓‘善治病者,治其未生;善治国者,治其未乱’,这才是称得上是真正的贤相良医。”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枢若总是等到地方糜烂才行补牢之举,国事何堪?天下何堪?”

群臣顿时骚然。

这位年仅十七岁的新君,此前一直养在深宫王府,不显山不露水,只道是宽厚仁善。

谁曾想,他对九边军务、地方政事,竟能洞若观火,一针见血?

这番话,这等见识,完全不像一个初登大宝的少年天子,反倒像一个浸淫政务多年的老臣!

一个念头,不约而同地在许多人心中升起。

……莫非,大明要再出一位世宗皇帝了吗?

朱由检懒得理会这些震惊神色。

他叩了叩御案,将众人唤醒。

“此事交由元辅和户部尚书郭允厚负责,可能办得?”

黄立极与郭允厚赶忙出列,“臣等遵旨。”

“那山东水灾一事,又当如何处置?”

黄立极定了定神,正欲回话。

朱由检摆了摆手,一指次辅施凤来,“事有专任,此事交由施凤来领衔。”

施凤来有些错愕,但还是躬身出列。

“回陛下,此事已有惯例。着地方官府安抚,其本年秋粮,可允七成征收折色。”

???

朱由检无法理解。

受灾后,不应该是救灾、豁免粮税吗?

为何七成折色居然能够成为赈灾手段?

所谓本色,即粮草,而折色,即白银。

七成征收折色的意思,就是山东今年受灾地方,赋税三成仍交麦、栗等,其余七成则交白银。

他迅速回忆后世记忆,着实没印象崇祯初年山东有过起义。

现在看来,他实在怀疑是天启时清缴白莲教起义后,把当地有能力、有胆量的人都杀光了。

不然他要是穿在山东,面对这坑爹世道,必定要起来反他娘的!

他沉吟许久,决定折色这事情没弄懂,先不发声。

但就算撇开折色本色,这件事情仍然显露出此时明廷治政的荒谬。

“此事不妥。”

“李精白奏报时只说多地受灾,淹没庄稼,冲毁房屋,淹死的人畜不计其数。”

“然而究竟各县受灾之情如何,生民田地产出如何?他们今年是否留有口粮,明年的种粮情况又如何?”

“六月以来暴雨,到如今三个月时间,朕堂堂山东巡抚,一省青天老爷,报上来的居然就一句不计其数吗?”

“这等不计其数之语,放个黄口小儿都能上奏,还要他一个山东巡抚在这里做婴儿之语吗!”

朱由检越说火气越大,气得一拍桌案。

这等虫豸,真真彼其娘之。

就算朕愿意相忍为国,你也实在望之不似人类。

“去,山东巡抚李精白治灾一事庸碌无能,贴绿一次。”

高时明听令行事,来到文华殿阶下职官屏书上,将一条绿色布条贴到山东巡抚李精白的浮本上。

众臣都是科考精英,居然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贴绿的意思,顿时相顾悚然。

两件事讲完,殿中的气氛已经彻底变了。

如果说之前是投机、清算、切割所交织出的狂热与躁动。

现在,则是一种惴惴不安的敬畏与审视。

这,才应该是天子临朝的模样。

历史上崇祯初期就是太轻易被这股风潮裹挟,以至于被文臣侵蚀了天启收拢的事权。

用晓明哥的话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站上道德高地继续肆意开火。

“尔等前面所劾,朕都已知道了。”

“但如今国事弊微,怎能事事以党争为先?”

“陕西欠饷,军卒卖儿鬻妻,山东水灾,生民颠沛流离,这等事情,为何全都不放在心上!”

“出列弹劾者十七人,其中甚至有六人位列阉党名录,难道以为朕不知道吗?”

“切割、投机、清算!朕看透了尔等的用心!”

“只是,不知这满朝公卿,究竟几人忧国,几人忧己?”

【本章史料、挪用】

1.明朝实行96时刻制,如寅时(3~5点),寅初就是3点,寅正就是4点,每个小时有4刻。所以寅正二刻就是4点30分。——《“时辰”、“刻”与“小时”》,作者马干

2.常朝流程参照《明代朝仪述略》,作者许冰彬。文官在从右掖门而入,武官在左掖门。午门鼓响,锦衣卫、大汉将军进入,午门钟响,群臣自午门入、过会极门,在文华殿前列班行礼,然后升殿议事。

3.以折色救灾,是明朝惯例,山东这件事最后没记载怎么处理(好像就只是报个灾)。但天启七年二月,巡抚凤阳郭尚友灾伤改折疏就是这样实施的。

4.丁忧即父母死,官员要回去守孝二十七个月。夺情就是皇帝下旨,以国事让你不尽这个“情”,继续做官。这是大明党争经典工具。

5.世宗皇帝,就是嘉靖,他确实很聪明。

6.出列弹劾的这些人都是史实记载的,其中三人后面位列阉党。

7.最后,关于明朝经济这块,我还没想好要写多详细,这东西可详可略。略起来反正军饷就是白银+粮草,有问题就就找户部尚书。真实的话北京就有工部节慎,太仆常盈,户部太仓,皇帝内承运库四个财政中心。陕西的军饷也不全是来自户部太仓银,还有的来自四川、陕西本地、湖广等的民运粮税……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重生美利坚,我是华尔街传奇空头 嫡女毒妃 重生七零锦绣年华 锦衣卿相 穿书后我养了偏执男主 侯爷的旺夫娘子 我的女友重生了 大佬,出门记得装不熟 退婚后被大佬亲哭了 小公主又帮母妃争宠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