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明王朝1627 > 第65章 谁也别想碰朕的大宝剑!

第65章 谁也别想碰朕的大宝剑!(2/2)

目录
好书推荐: 纨绔太子妃是京城大佬 我,野原广志,霓虹影视之星!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法兰西之父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人在魔卡,策反知世 吞噬星空:我在诸天刷新人设 从谎言之神到诸世之主 当过明星吗,你就写文娱? 莽荒纪之风雷惊弦

想到这里他开口直接问道,“以往还有内书堂教习而成阁臣的例子吗?”

——陛下果然是心细如发,明察秋毫。

高时明心中低叹一句,但原本也不欲讳言,于是坦然开口说道:

“陛下,内书堂所选翰林先生,无不优中选优,多以编修、庶吉士充任,是故多有先生后日入阁。”

“如万历年间王家屏、赵志皋、沈鲤等皆是如此,但若论最知名之人,则应属徐阶徐阁老。”

高时明略过一些细节不提,他相信皇帝能自己品味到其中意味。

他想了想,又补充一句:

“其实历来翰林先生之中避讳中官,不欲牵扯,尽力求去者有之,用心任教,施以仁德教化者也有之。”

朱由检点点头,心道果然如此。

古代人脉关系,血缘以外就属师生最重。

甚至有时候兄弟政见不同,各自反目,却很少见师生反目之事。

这太监们就连入宫这事,都要安排上老祖、老叔这等带挈关系,又何况内书堂这种名正言顺的师生关系呢?

这可是正儿八经交过束脩之礼的啊!

如此说来这数年间教习先生被尽数斥退,或许就潜藏着另一种可能了。

魏忠贤是怕再出现一个冯保,与外朝的某个“张居正”联手,动摇他的根基?

朱由检的眼神变得深沉起来。

另外,魏忠贤居然在内书堂进修过……

那么他真的不识字吗?

朱由检回想起登基那天让魏忠贤写下名单时,那张老脸上宛若天成的憨厚和淳朴。

“——老奴其实并不识字啊……”

一股深刻的寒意瞬间自朱由检背脊冒起。

所以这老阉,难道在最接近死亡的时候,也仍在伪装吗?

朱由检长长呼出一口气,暂且把这个永远也没有答案的问题放下。

现在对于他而言,更重要的问题是:

究竟要不要重新打开这条内廷与外廷之间的通道?

他在脑海中快速权衡着利弊。

很快他便拿定了主意,果断开口下令:

“内书堂之事,往后这么办。”

“其一,习字的先生,你从京中寻些常年不第的老童生充任即可,束脩从优。”

“其二,往后内书堂所用书籍,全部加上句读,不再劳烦先生断句了。”

“其三,你去宫外请几个精于算数的账房先生,往后,账本清算、实用算术,也列为内书堂正课。”

“其四,往后内书堂旬日小校,每月大校,与勇卫营考校时间错开一日,大校时朕都会亲自过来。”

他顿了顿,最后说道:“至于翰林院先生补任一事……后面再议吧。”

不管这些文臣是想结交近侍,巩固权势,还是真的想认真教育宦官,从而减轻危害。

都无所谓了。

内官必须成为他手中最纯粹、最忠诚的剑——只听从他一个人意志的剑!

任何人都别想沾染半分!

《忠鉴录》是儒家视角的好太监的传记。

《内令》就是宫中守则,之所以称“内”是因为宫中由皇后执掌。

——

九九表秦朝就有了,请看彩蛋章

——

泰昌到天启的内书堂讲师名单我一起放上一章说的那个《内书堂——明代最高学府》里吧。

我看到居然这14个人居然都离职(各种原因)觉得挺有意思的。

书中的阴谋论只是我乱猜的,没有实际证据,说不定天启再活一年就补充新人进去了。

而且魏忠贤提防小太监感觉也不是很合理。就当主角脑子秀逗想歪了吧。

——

沈尝教习内书堂,进忠及刘朝皆执弟子礼。——《明纪》卷五○《熹宗纪一》

于是副都御史杨涟愤甚,疏上,忠贤惧,求解于韩爌,不应。——《明史·卷305》这说的是杨涟用二十四罪状攻击魏忠贤的事情,就是这件事情后,东林被血洗了,魏忠贤正式统揽大权。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侯爷的旺夫娘子 嫡女毒妃 重生七零锦绣年华 锦衣卿相 大佬,出门记得装不熟 重生美利坚,我是华尔街传奇空头 退婚后被大佬亲哭了 小公主又帮母妃争宠了 穿书后我养了偏执男主 我的女友重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