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最纯粹的吊打(1/2)
第12章 最纯粹的吊打
得知师部乃至集团军司令部、都对尼奥波特前线的战斗如此用心。
哪怕被洪水阻隔,他们也都在竭尽全力用自己的方式隔空支援战斗。
第16团上上下下的士气终于提振到了最高点,对面比利金人垂死挣扎的疯狂炮击,看起来也没那么可怕了。
不过,计划归计划,要想落实,还有很多具体细节的工作要做。
李斯特上校在进行完最后一轮战前动员后,立刻雷厉风行地部署起了任务。
他先是把各个营的战斗部队,都重新微调了一下填线规划。
各个营如今都处在蛰伏状态,在敌人火力准备的时候,都撤出了一二线阵地。要等敌人炮击停了之后,才会进入阵地阻击,这也是一战时候的经典打法,各方都一样。
安排好作战部队后,上校又重点分配了侦查连和通讯排的任务:
“巴拉克,你们侦查连观测设备比较齐全,一会儿就负责分派人手,去教堂钟楼里观察敌军的集结位置、我军开炮后的弹着点。我军在教堂里没有部署火力点,不主动对敌人开火,敌人也不太会优先炸那里。
鲁路修,你带着通讯排,到时候以最快速度向师部发报、沟通弹道校准信息。巴拉克那边反馈过来的数据,你都要立刻发出去。”
上校显然是打算利用无线电远程反馈来校射了,这也算是常规操作。
只不过1914年电台普及率还非常低,实际上最前线的部队往往没有这个实时通讯能力。
这个时代在西线也就团一级可以呼叫精确炮火支援,如果是东线的罗刹帝国甚至更落后的土鸡帝国,他们的电台只配到师一级,炮兵响应就更迟钝了。
巴拉克中尉和鲁路修立刻领命,各自去处理自己的任务。
……
一刻钟后,比利金人的炮击终于停止了,
比1师师长贝格汉姆中将一声令下,成千上万的比利金人开始集结、准备发起冲锋。
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
三三两两的炮弹,陆续落在了滨海公路北侧的海面上,或是落在滨海公路南侧的泛滥区里,掀起一股股或数米、或十数米的水柱。
因为是落在水里,爆炸的动能大多被水吸收了,岸上的士兵们听起来声势倒不是很大,一开始并没有太多人受惊。
可短短三五分钟之内,这些炮火就越来越准。
最后,当比军开始冲锋后不久,两枚150毫米重炮炮弹和五六枚105毫米炮弹,就直挺挺砸到了人群里。
残肢断臂四处飞溅,脑浆血糊狂喷乱涌,哀嚎惨叫不绝于耳,恐慌瞬间就开始蔓延。
“怎么回事?哪里来的炮击?就镇子里那几门77炮能有那么大威力?”
贝格汉姆中将在望远镜里看到自己的士兵被炸得稀巴烂,顿时只觉一阵血冲脑壳,连眼珠子都开始泛红血丝了。
“不对!这绝不是77毫米小炮的威力!”旁边的师属炮团团长立刻发现了异常,赶紧提醒师长。
“不管是什么东西!立刻集中我们剩下那几门炮,尽快执行反炮兵作业!”
贝格汉姆也知道自己手头的反炮兵力量很弱,他自己这个师的大炮早就在一路逃跑的过程中丢光了,现在只有用比6师剩下的那区区几门小炮。
但不管怎么样,这时候绝对不能单方面挨炸不还手!那种绝望是最容易导致士气全盘崩溃的。
必须执行反炮兵作业,哪怕打不过也得打!壮壮声势、给步兵们一点信心也好。
炮团长无奈,也只好硬着头皮去执行命令。同时,贝格汉姆也紧急电报联络西边五公里外的法军,希望法军的75炮群也配合进行反炮兵作业。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无线电通讯、等待回复,都需要时间。所以至少二十分钟内,比利金人只能是白白挨炸。
很多进攻部队被直接压了回去,开始作鸟兽散往后奔逃散开,不愿意再留在滨海公路上。
已经被逼到交战距离内、进退两难的那部分先锋比军士兵,则陷入了悲惨无比的境地。
冲在最前面的一个营,突然发现后面的友军脱节了,不敢冲了,而他们独自在滨海公路上冲锋,左右都没有掩体,对面的德军这次也防守得非常坚决,在比军炮击停止后,很快就把阻击部队派到了镇子外围的第一线。
镇子边缘的建筑废墟内,陆陆续续又冒出十几个刚刚机动到位、展开部署的mg08重机枪火力点。
机枪交叉火力疯狂扫射,远处的远程重炮也不用看目标,在找准射程远近后,就盯着这条滨海公路炸,不管这个坐标点位上此时此刻有没有人,就是照炸不误。
德军参战大炮的绝对数量虽然不多,但发射频率已经拉到了全速,疯狂极速射,整个弹幕绵绵泊泊,周而不息。
加农炮的炮弹,为了追求更长的射程、追求“在敌人大炮射程够不到的距离上,单方面虐杀敌炮”,是必须要牺牲一定的装药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