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胜利日暴动(1/2)
第94章 胜利日暴动
现在总算是到了战后,对于英法两国而言,战后还能够保存多少实力,才是未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要是缩到欧洲就完蛋了。
法国殖民地虽然没有英国的好,但好歹距离近容易干涉的多,这也算是一个优势。
从阿尔及尔到大马士革,法属殖民地的大城市也在庆祝战争的结束,因为这些殖民地也有大量的士兵入伍参战,战争结束就代表着他们的亲人回来了,尤其是法属叙利亚,这里是德拉贡上将竭尽全力征兵的地点。
黎巴嫩、大马士革、乃至于巴勒斯坦甚至更远的伊拉克,都有大量的基督徒相信了给国籍移民的号召,组成了法兰西第一集团军赶赴欧洲参战。
这些参战官兵也肩负了两百万马龙派、正教、东方教派的期待,战争结束之后他们就可以离开这个群体环伺的地方,去过更好的生活。这是当初法属叙利亚总督府,以及戴高乐亲自承诺过的。
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他们也陷入到了狂欢当中,法属叙利亚的狂欢是真心实意的,基督徒的离开,会空缺出来大量土地、房屋,各式各样的财产。
所以对于当地主流信仰没什么坏处,按照苏联的话来说就是极大缓解了阶级矛盾。
基督徒在庆祝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和平教在庆祝未来的独立,目的不同但此刻都是真心实意,整个法属叙利亚其乐融融,不同信仰的人们紧紧相拥,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多少年都没有这样的场景出现。
总督府,方丹将军默然的注视着人群的载歌载舞,好半天才咧嘴一笑,嘀咕着不知道什么东西。
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则完全是另外的场景,近万人的游行队伍从塞提夫火车站清真寺前集结出发,沿着城市主干道克莱蒙梭大街行进。
人群构成复杂:领头的是穆斯林童子军,随后是男性队伍,最后是发出传统“呦呦“欢呼声的妇女们。无数横幅在风中挥舞:“释放梅萨利!““我们要平等!““独立!“
与此同时,暴动迅速扩大到其他地区,嗜血的疯狂席卷小卡比利亚地区。昔日的雇员、邻居纷纷加入暴乱。
落单者受害最重:在布日耶和吉杰利以南山区,数名护林员与家人惨遭杀害;在连接塞提夫与海岸的克尔拉塔公路上,欧洲居民竭力筑垒自保仍难逃死伤。
佩里戈特维尔同样上演悲剧,刚主持完礼拜的纳瓦罗神父不幸遇害。沿海的卡普奥卡斯地区,混合市镇行政官果断行动,召集适龄法国公民与可靠土著居民武装自卫。
消息迅速传到巴黎,阿尔及利亚在胜利日出现大规模暴动,很多公务员、公司雇员、妇女在暴动当中身亡。
成群武装暴民冲击欧洲移民社区,实施屠杀、劫掠与破坏。这些暴民装备精良——猎枪、军用步枪,甚至时有自动武器。一个神秘口号迅速蔓延:“圣战时刻已至!“
临时政府四大党派齐聚在市政厅,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德国刚刚投降,非洲就传来了坏消息,人们的好心情甚至没有持续一天。
军方将领德拉贡、塔西尼还不在巴黎,乔治皮杜尔言辞激烈,“这有什么可说的,我们犹豫一分钟都是对国家的不尊重。”
“法国必须恢复在海外领地的权威。”戴高乐没有考虑太久就拿出来了决议,“调集军队立刻恢复阿尔及利亚的秩序。”
“可是财政问题已经很大了,光是军费开支就已经超过两千亿法郎,公众开支以及重建还需要两千亿法郎。”孟戴斯作为紧缩理论的支持者提出财政问题。
“可以用通货膨胀解决问题,当然生活必需品可以进行适当的价格冻结。”财政部长普利文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可以从德国人身上想想办法,我记得德拉贡将军曾经希望,吸收一部分德军加入外籍军团当中,帮助我们控制住殖民地。”
“要分化我们的敌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当地还有几万意大利战俘,释放他们顶住这一波暴动,为调集军队争取时间。”
乔治皮杜尔给出自己的看法,“中东不是有两百多万第一集团军的家属么?马龙派肯定更为可信。”
“就这么办,战争结束了,德国的占领军不需要这么多。让塔西尼将军来领导这一行动。”戴高乐斩钉截铁的道,法国在战后肯定要把军力放在殖民地,只不过就算是戴高乐本人也没想到竟然这么快,胜利日当天就发生了暴动。
德拉贡上将立刻将手中的几个师划归给塔西尼将军指挥,两人都是军方将领,同在法军服役理应互相帮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