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人道主义考虑(1/2)
第96章 人道主义考虑
至于阿尔及利亚的教育、产业等人才缺口,早就已经决定了,从战败的轴心国身上来解决。
临时政府召集了各行业的专家。专门分析研究最有效最经济的战利品掠夺方案。
这些将军们也都想开了,既然掠夺无法避免,那么就尽可能的搞得好看点。
根据在南斯拉夫身份不明的某个中尉所想,类似于在德国占领区的掠夺,可以用货币政策来进行。
至于手中的货币甚至可以直接用法郎,反正现在帝国马克还不如手纸,法郎不需要战胜什么英镑、美元、只修要战胜帝国马克就行。
这种属于战败国的短暂福利阶段,法国也不用做别的,开印钞机印钱就行了,不用在乎德国人的想法,有帝国马克垫底,德国人都不会感觉到,只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法军士兵可以人人手里拿着一迭法国发行的货币,跑到哪里都是买买买,反正钱来得容易,出去当然也十分爽快。
甚至不用管东西好坏,也不管价格如何,唯一制约他们这种疯狂扫货行为的,只有各自掌握的运力大小了。
相对于帝国马克超强购买力带来的却并不是市场的繁荣,因为他们出去的钱财都是从印钞机手中得来的。
从实质上讲,他们用一堆依靠信用才能体现价值的纸片,换走了德国人实质上的劳动成果,因为货币并不是通过等价交换得来的,这种购买行为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掠夺。
一旦这么做,对于德国来说会非常严重,德国境内当然还存在一些社会积累,到哪经济生产已经因为战争而打断,这些货物的生产基本已经停止。
所以法国用货币买走的是之前留下的库存。在没有得到外力的补充与恢复之前,没人可以压制住这场人为造成的通货膨胀。
还有在德国的驻军费用,这也必须让德国人民来解决,现在德国的占领区划分还在讨论当中,但比起在另外一个世界,只有英美苏三国的占领划分,法国后来争取到了占领区。
在科曼所在的世界刚开始法国就通过法军在反攻德国境内的贡献,拿到了自己应得的一份。
不过戴高乐目前也只能拿到这些,法军虽然做出了贡献,但是比起英美苏三国在对德国作战当中的付出,实话实说确实是不够。
苏联付出了大量人员阵亡,换来歼灭了德国百分之八十的有生力量。
美国开动自己当世第一的工业生产力,对于战胜德国居功至伟。
而英国有赖于伟大的丘吉尔首相,表现出来明天不过了的决绝勇气,在英国的财政支出上面,几乎是和苏联不相上下。
英国只不过是比苏联在人员伤亡上面好很多,财政支出上面几乎相等。
虽然有殖民地作为垫背,但大头肯定是要落在英国本土不到五千万的公民身上,未来英国肯定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和这几个国家相比,法国虽然比另外一个世界自己,交出了更为满意的答卷,但要因此奢望什么波兹坦会议之类的东西,连科曼脸皮这么厚的人都会觉得不配,有一个法占区就不错了,不能够奢望更多。
奥地利人很快就习惯在占领军的存在中生活,盟军扣留的城市居民被安置在了少数没有遭到破坏的社区里,只是划出了一片区域,让市民们自行分配住宅。
很多人都在占领军这里获得了一份工作,占领军确实需要不少额外的劳力,用来完成不适宜让士兵去干的活。
不过这种行为没有获得奥地利人的感激,占领军仍然能够时不时的从奥地利人眼中看到仇恨,想要让日耳曼人心服口服,还需要长时间的压制,至少现在除了武力压制之外,其他办法效果不大。
奥地利和德国同文同种,大多数人和德国人同仇敌忾参与到战争当中,可想而知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们恐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不会放下心中的仇恨,甚至还会将这些血债流传给自己的后人。
不过科曼不在乎这个,像是一战之后德国挣脱锁链的旧事,不会再第二次重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