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显赫(2/2)
司马相如眼睛快翻到天上去,来个屁啊!
这是什么地方,未央宫宣室殿,这是什么场合,南征北战廷议,但凡写一个字,都是泄密,死无葬身之地那种。
老小子想害我?没门!
司马谈略感遗憾和失望,如此盛景,留于史笔,也不过寥寥数字,“元狩二年,孟春之月,宣室廷议,上君与中、外之众,定南北大计”,文笔再好,也有不足的地方。
以司马相如的文采,肯定能纪实所书,笔落之处,能让无数后人神魂颠倒,但这老小子为了自己个儿的老命不敢起笔,自私自利,哪有史家据事直书,何惜付出性命的气概。
唉,被骂小说家的仇,不知何时才能报。
史笔再落,“助军校尉司马相如观之而不意之,实为文人之耻也。”
金鸡报晓,诸事渐歇。
公卿、将校这才有了倦意,纷纷告退,不是去睡觉,而是去做该做的事。
作为大将军的卫青,很是微妙的一点事都没有,被刘据留了下来,一块用早膳。
在鹿肉、绿葵、藿菜、鲜韭、野菜之外,还多了碗“乳脂方酥”,即豆腐。
淮南王刘安虽死,《淮南子》一书和其在八公山上烧药炼丹时,偶然用石膏点豆汁所制的豆腐却流传了下来。
而将大豆烘干后磨粉制成的饼饵“豆脯”,甚至成了朝廷、县乡祭祀之物。
清晨之饮,自然是豆浆,食官加入了蜜、醋,酸酸甜甜的,是时人最为喜爱的味道。
“舅舅,可有怪罪我偏心?”刘据望着卫青问道。
在夺得长安城后,霍去病的权力、地位一升再升,卫青的地位无可撼动,权力却在一降再降,这还是刘据没有公开让将校站队,不然卫青的境遇可能会前所未有的难过。
“没有。”
卫青毫不犹豫摇了摇头,望着刘据的眼神中,清澈坦然,“恰恰相反,我很享受现在。”
和大红大紫时的炙手可热、鲜着锦、烈火烹油相比,不被注意、受到冷落时,他内心的恐惧反而小了。
刘据不明白,问过霍去病也不明白,过去那段骑奴经历到底给这位舅舅带来了多大的心理创伤,贵为当朝大司马,卫青在除战场以外的所有地方,总是给人非常大的自卑感。
可能真应了那句话,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却要一生来治愈。
“舅舅,你似乎在害怕什么?”刘据想知道卫青到底在怕什么。
卫青默了一下,缓缓说道:“我大汉显赫的外戚,在吕氏之外,有薄氏、窦氏、王氏,以及我卫氏。
薄氏始终,仅一人封侯,窦氏始终,有三人封侯,王氏始终,也有三人封侯,而我卫氏,今日就有五人为侯,以后,或许会更多……”
卫青在元朔二年,就以收复河套之功,进封长平侯,在元朔五年的高阙奇袭战中,又以功荫三子,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
霍去病也在元朔六年的漠南之战中,两度功冠全军获封冠军侯,整个元朔年间,卫氏多出五位列侯,成功超越了大汉过往所有外戚的显赫。
“薄氏、窦氏、王氏,无不显赫一时,但下场,也是一个比一个凄惨,据儿,你会是个明君,也重情义,我不担心你会为了清除卫氏外戚势力大开杀戒,但我担心,卫氏的人,就如我的三个儿子,会像死去的公孙贺、公孙敬声一样,被人利用主动去找死。”
卫青努力以平静地语气述说着,但那微颤的语调却证明着恐惧的程度,“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据儿,你愿意放过卫氏的人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