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开始交手(1/2)
第113章 开始交手
“现在我们手里是一个混编的装甲师,一支机械化步兵师,一个防空旅和一个重炮旅。”
军事地图前,陆凛正在分析敌我的实力差距:“西南方向的谢尔盖德,锡安一个完整装甲师正在集结,虽然番号尚未确认,但从侦察报告来看,至少是一个完整的装甲师编制。同时北面的敌45装甲旅和库尔德装甲师已经完成部署,侦察兵还发现了步兵师的调动痕迹。”
双志的装甲师参考的是合众国的“轻型师”编制,包含两个战斗指挥部(两个旅),每个战斗指挥部下辖两个坦克营、一个机械化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满编的情况有一百八十辆坦克,人数5000人左右。
而锡安的装甲师一般也被成为“合成战斗群”,由两到三个装甲旅,外加一个机械化步兵旅,一个炮兵旅,以及各种支援单位(防空、侦察、工兵)构成,一个装甲旅包含三个装甲团,每团四十辆坦克,部分还配有摩托化部队,人数6000~8000人,编制灵活,属于重型师的范畴。
作战室内一时陷入沉默。
陆凛环视众人,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当前最紧要的是避免陷入两面夹击,尽量争取时间,坚持到补给和增援到达。”
伊卜拉欣立即回应:“我已经命令工兵部队在谢尔盖德公路沿线埋设反坦克地雷,并部署了梯次配置的反坦克小组。
同时,我们可以请求空中支援,重点打击锡安的补给线,只要延缓西南方向敌军的推进速度,我们就能集中力量先解决北面的库尔德装甲师。”
班达尔插嘴:“但我们的装甲部队处于明显劣势,在前几轮的战斗中,m60a1对上酋长坦克的交换比接近2:1,就算是对抗百夫长也只能勉强做到1:1!在开阔地形正面交战,我们的胜算并不大。”
“谁说要主动出击了?”
陆凛直接点明了关键:“我们确实着急,但锡安比我们更着急,他们很清楚一旦合众国或是安特的增援到位,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源源不断的消耗战,到那个时候,他们超过500公里的补给线将成为致命弱点。”
随后陆凛又将指挥棒横在了谢尔盖德至加纳姆的中间,形成了一道阻隔:“所以即便我们成功阻滞了谢尔盖德的装甲师,北面的第45旅和库尔德装甲师也一定会主动发起进攻,
而45旅装甲部队的建制已经被我们打残了,库尔德人又是以轻型坦克为主,等他们露出破绽,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
谢尔盖德,锡安第210师。
带领一支完全由预备役组建的装甲师,让拉丹中将觉得自己像个幼儿园大班的教师。
在战争开始的前四十八个小时,锡安完成了全国总动员,召集了超过三十五万兵力,但也导致部队素质参差不齐。
不过好在锡安实行全民兵役制,不少士兵都是经历过六日战争甚至苏伊士运河战争的老兵,虽然状态下滑,但至少比对面强。
想到这里,拉丹中将不由得苦笑,谁能想到在二战期间欧洲各国比的是谁家部队更精锐,到了中东战场却变成相互比烂呢?
“报告!”
参谋官快步走进帐篷,“双志空军对开始对我们的补给线进行空袭了,第七装甲连在行进途中遭遇了预设雷区,损失了两辆坦克和一辆步战车,数名士兵伤亡。”
他的副官笑道:“这个名叫阿米尔的双志少将,明显跟其他的阿拉伯军官不一样呢,知道挑我们的补给线进行重点打击,能看得出是在动脑子打仗。”
阿拉伯军队是出了名的呆板,动不动就搞装甲集群冲锋,还喜欢送人头。
六日战争时期,锡安部队会把缴获的阿拉伯军队坦克编进自己的部队,有时候打完仗发现坦克数量反而变多了。
“毕竟人口基数在那里摆着,劣等民族也总会出一两个聪明人。”
拉丹中将倒是对情报颇为重视:“既然总理和耶沙维申上将都点了他的名字,那我们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将这个隐患在没有成长起来之前彻底扼杀在摇篮里。”
“有道理。”副官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通知各部队,”拉丹中将沉吟片刻,开口道:“改为稳健推进战术,所有装甲单位必须保持相互支援距离。”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北面的标记:“联系库尔德‘自由之矛’装甲师和第45旅,让他们立即向双志防线施压,消耗他们的防御力量,这场战斗我们要速战速决!”
————
希特,第45装甲旅指挥部。
科恩少将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帐篷里,正与库尔德指挥官迪亚尔·巴列克中将商讨作战计划,这时210师的电话打了过来。
“什么?”迪亚尔中将皱起眉头,声音中带着明显的不满:“明明约好了一起发动进攻,为什么让我们来当先头部队消耗双志的火力?”
“不是还有我们吗?”科恩少将同样皱起眉头,语气变得强硬:“你们可别忘了,现在巴拉姆被双志占据,你们的石油运不出去。该打还是得打!”
迪亚尔中将一脸的不情愿。
这群不知感恩的家伙!
科恩少将在心里暗骂,库尔德人的武装部队几乎都是锡安提供的装备和训练,现在却在这里跟他讨价还价。
同时他不由得也在心中埋怨起拉丹中将,这不是把他也往前线推么?
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迪亚尔中将眼神闪烁,他沉默地注视着眼前这名锡安少将,最后缓缓点了点头:“是的,你说的没错,该打还是得打。”
科恩少将心里松了口气,幸好这家伙不是那么轴。
迪亚尔中将接起无线电,对前线部队下令:“传我的命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