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特拉维夫见”(1/2)
第129章 “特拉维夫见”
11月9号,合众国,纽约。
陆凛一下飞机就看到了合众国的外交部长,克林顿·福德,英俊的老帅哥迎了上来,与穆罕穆德亲王亲切寒暄。
上了车以后,克林顿部长透露消息:“马斯尔准似乎备向锡安讲和了,尽管这十分不雅。”
“这可真是出人意料。”陆凛有些惊讶。
“但也在情理之中,”克林顿部长给打开了一盒特供的香烟,三人在车里点上,部长吸了一口接着说道:“毕竟对于马斯尔而言,已经是生死存亡之际了,总得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谁知道呢?”克林顿部长耸了耸肩:“不过只要是代价,就没什么是不能承受的。”
一行人很快来到联合国总部,经过一系列的安检许可,终于抵达了大会厅。
上午十点,联合国大会正式召开,主席照例宣讲开幕词,以及这次大会将要讨论的议题,不过任谁都能看出老人眼中无奈又复杂的神色。
“关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立即停火及战后秩序安排的紧急决议,联合国经过讨论,安排如下”
接下来就是冗长的陈述环节,联合国照例秉持着和平与稳定第一的观念,订下基调。
首先,联合国要求所有交战方决议通过后实现全面停火,军事脱离接触;
要求锡安撤回第三次中东战争(1387年3月1日)之前的停火线,将部队从开罗以及大马士革撤离,归还被侵占的土地;
呼吁阿拉伯产油国解除对中立国的石油禁运,但支持对“持续军援锡安的国家”实施制裁;
而令陆凛有些意外的是,还有一项决议居然和双志有关——就是撤出被侵占的阿尔伊拉格土地,联合国否认双志对加纳姆以及新成立“努尔”区的合法性。
他看向阿尔伊拉格的席位,西装革履的科佐涅坐的笔直。
陆凛只觉得有些滑稽,一方面是加纳姆的人民不认阿尔伊拉格,另一方面复兴党又不知道该怎么和双志开这个口,所以只好让联合国替自己发言。
这件事但凡加纳姆的百姓表示同意,一切都没那么难办。
他翻了个白眼,而且有些人真是忘了,是谁替他们解决的库尔德人的麻烦。
在陈述完基本论调之后,就是各国领导人开始接连发言。
按照顺序,阿拉伯这边仍是马斯尔第一个发表讲话,只见杜勒瓦总统起身,声音低沉:“马斯尔从来都是希望以外交的手段进行协商,我们相信联合国的公平公正,并愿意遵守联合国的决议。
但是锡安却践踏了我们这份诚意,在开战初期,我们横渡苏伊士运河后并未选择继续长驱直入,而是选择坐下和谈,也正是出于马斯尔的外交政策考量,我们不怕打仗,也不畏惧打仗”
今天的杜勒瓦总统一身从上到下都是黑的,因为肤色较深,显得他很肃穆。
“虽然事已至此,但我们依然决定拥护联合国的决议,并希望所有成员国进行监督,锡安的部队从开罗撤军,并归还西奈半岛的土地。”
说完这些话以后,他就一屁股坐了下去,像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紧接着苏尔里亚的哈菲兹司令也起身表态:“我们也选择遵从联合国的决议,但如果锡安还像上一次那样视联合国协议为粪土,我们将拒绝释放被围困的210师。”
阿尔及利亚代表:“我们选择拥护联合国的决议。”
再后面就是阿尔伊拉格、利尔维亚以及其他的阿拉伯国家,就连哈希姆也选择了支持。
而在后者发言的时候,陆凛眯起眼睛,将那位赛梯斯国王的身影记在了心底。
“双志阿拉伯王国(全名),也表示同意。”
穆罕穆德亲王发言,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阿拉伯国家,站在了一同阵线上。
待所有国家发言完毕,联合国主席将目光投向端坐着的希尔伯特,问道:“那么锡安的代表,你们是否同意停火,并履行联合国的决议?”
“锡安也同意停火,但我们希望的是有条件停火。”
希尔伯特总理的声音响彻在大会厅,气氛陡然变冷,联合国主席眯起眼睛询问:“那就让大家听听你有什么条件吧。”
希尔伯特缓缓起身,整理西装,在成百上千名国家代表前说道:
“首先请允许我阐述一项事实,这次的战争是阿拉伯国家率先发起的,他们选择在锡安人最为神圣的‘赎罪日’这天发起突然袭击,旨在将锡安从中东的地图上彻底抹除。
先生们,哪有正当防卫,还要反过来被当成施暴者的道理?
我还记得当天我正在组织孩子们的赎罪日祷告,紧接着阿拉伯人的空袭就撕裂了特拉维夫上空的宁静。”
希尔伯特转身看向阿拉伯的代表,微微扬起下巴,脸上没有丝毫畏惧的神色,转回来继续道:
“国际社会总说‘土地换和平’,但真正的和平,需要的是制度保障,而不只是地理让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