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将飘扬的旗帜插在戈兰高地上(2/2)
几名双志士兵立刻上前,那个名叫以赛亚的士兵被吓得发抖,然而他得到的不是羞辱或枪口,他得到了一碗冒着热气的汤,还有一块面包。
“吃吧。”双志士兵用蹩脚的希伯来语说道。
“谢谢,谢谢”以赛亚双手颤抖,语无伦次。
双志士兵撇了他一眼,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他坐在冒着热气的大锅边上。
以赛亚立刻照做了。
既然已经做了逃兵,他也不再在乎这些。
紧接着,他在所有山上战友的注视下,安然无恙地、大口吃喝起来。
“亚伦,你看到了什么?”排长在身后问道。
亚伦放下望眼镜,回头望向神色各异的战友,没有回答。
但其实所有人都明白了,那个士兵还活着。
此刻所有人心里也都清楚,继续留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
他们缺乏弹药,补给断绝,不是冻死就是饿死。
继续坚守在这里,除了向吹向加利利平原的风证明自己的忠诚,毫无价值。
排长抿了抿嘴:“好吧.如果你们谁想走,我不拦着,我也保证不会朝着他的背后开枪,我说到做到。”
说罢,他将自己手里的枪,率先扔出了战壕。
这一刻,亚伦内心那堵由忠诚、信念与恐惧筑起的高墙,轰然倒塌。
他想家了。
他想念妈妈做的面包,想念和爱人在阳光下的欢笑,想念战争之前那平凡却美好的一切。
他学着以赛亚的样子,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捡起自己的步枪,高高举过头顶。
而他的战友们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一个接一个地,艰难地走出战壕,朝着山下迈出脚步。
这一路,他们身后没有子弹射来。
亚伦环顾四周,惊讶地发现,许多战壕里,都站起了和他一样的身影。
锡安的士兵们正从阵地或掩体后走出,高举着武器或双手,一开始是十几个,接着几十个,几百个.
这条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漫长。
不久后,亚伦手里也多了一碗热汤。
食物的温暖透过冰冷的瓷碗传递到他几乎冻僵的手上,蒸汽模糊了他的视线。
“吃吧。”双志士兵的声音从他耳边传来,似乎只会这一句希伯来语。
他将碗口凑近嘴边,肉汤的蒸汽,那鲜活的气息让他从未想到食物的气息竟能如此鲜活。
亚伦开始狼吞虎咽起来,这一刻他想到了失去的战友,想到了遭受的苦难,想到了还有机会回到家人的身边。
他第一次感觉活着竟是如此的美好。
“我欲登上山岗,
躺卧在青绿田野上,
在黎明前我将歌唱,
并铭记家园的和平。”
温热的泪水混合着脸上的泥污滚落而下。
吃着吃着,他突然哭出了声。
————
联合国的记者阿玛尼·普雷斯带着自己的助手小跑了过来,法赫德将他们拦了下来,准备对他们进行搜身检查。
“不用了,他们是我请来的朋友。”陆凛开口道。
普雷斯朝他伸出手,脸上挂满了笑容:“希望我没有来晚,少将.现在应该将中将了,阿米尔殿下。”
“你来的不晚,恰恰正是时候。”
陆凛与普雷斯的右手紧紧相握:“我们正准备登上戈兰高地的最高峰,向世界宣布阿拉伯联军彻底夺回了这篇被锡安人夺走的土地.话说合众国那边情况怎么样了?”
“米尔豪斯总统宣布引咎辞职后,当天福德副总统就宣布接任了总统一职。”
普雷斯记者表情严肃:“但是福德总统刚刚继任,就宣布授予了米尔豪斯总统完全且无条件的特赦,这引起了强烈的公众愤怒和怀疑,许多人认为这是一场幕后交易——米尔豪斯以自己的辞职换取特赦。
这也导致福德总统的公众支持率暴跌,并且由于共和党的惨败,民主党在参众两院获得了压倒性的多数席位,这在合众国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情况,而这也使得福德总统在舆论极其不利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巨大的执政阻力。”
换句话说,就是合众国现在管自己那摊破事儿都费劲。
更别说管中东这片地方了。
当然也不排除那位福德总统为了转移大众视线,将矛盾抛到阿拉伯与锡安之间的战争上。
不过陆凛估计合众国的权力过渡,至少还得两三个月。
随后一行人驱车来到前线,看着锡安的俘虏正在围着热气腾腾的大锅吃饭的画面,普雷斯记者连忙喊道:“停车!”
接着他就飞快地下车拍照片去了。
陆凛等人也跟了上去。
随着几声“咔咔”声,这一幕便被普雷斯定格在了照片上,拍完他还不忘对陆凛大加赞赏:“阁下,您做得太出色了!这些照片既展现了您的宽容与智慧,也向世界表明阿拉伯联军并非为了复仇而杀戮,而是为正义与和平而战!这必将为盟军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陆凛:“其实这只不过是最简单的攻心之术而已,我的部队经过接连的恶战,损失惨重,这么做也是为了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黑门山。”
普雷斯闻言,眼中钦佩更甚:“正因如此,才更显难得。您在绝对优势下仍保持克制与智慧,这并非所有胜利者都能做到。这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场道义上的胜利。”
一旁的班达尔忍不住咧嘴笑道:“还是合众国的记者会说话。”
普雷斯此前关于陆凛的报道一贯客观公正,深受双志官兵的认同。
“将军,我们何时登顶?”普雷斯问。
“现在就走。”
车队沿陡峭山路向上攀登,沿途可见已控制山区的双志士兵纷纷立正敬礼。他们正在肃清最后零星的抵抗。
“将军!”一名尉官上前敬礼。
陆凛颔首回应。
一行人下车,法赫德递来早已准备好的旌旗,蓝色的旗帜在万里无云的天空下飘扬。
陆凛接过旗帜,朝着最后一小段路走去。
在他的身后,所有军官自动排成两列,右侧第一个是班达尔,左侧第一个是泰米叶,第二个是伊卜拉欣。
他踏上山顶。
眼前是锡安人此前插下的国旗,旗杆下还刻着一行希伯来文:
“”
(“锡安的荣耀永不湮灭”)
法赫德立即上前,一把将锡安国旗拔下。
“他们的荣耀已成过去,”陆凛的声音平静却清晰,“而我们的土地,终于回归。”
他上前一步,将象征着双志与阿拉伯联盟的蓝色旌旗深深插入土地之中。
普雷斯记者按下快门——
在这一刻,历史被他定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