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租房(求月票推荐票)(1/2)
第38章 租房(求月票推荐票)
上午的交易时间可以预期的索然无味,拉里填过开盘几个报价之后,就把粉笔别在耳朵上,喝着咖啡暗自走神。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一段时间,常常让人有种时空错乱感,尤其是对拉里这种两世为人的重生者来说。
一边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加快了科技发展的脚步,什么电灯电话、楼上楼下都已经实现,环球旅行也屡见不鲜;人们在新科技的感召下,不断发明新产品,改良旧机器,整个时代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尤其是目前在大英帝国建立并维护的全球秩序下,全球化已经初步实现,身在伦敦、纽约、巴黎等地的绅士们,同时享用来自亚洲的茶叶和瓷器、来自非洲的和矿石、来自加勒比的蔗和咖啡,商品琳琅满目,生活极其丰富。
但另一方面,在这世界的许多角落里,时间还停留在2000年前。拉里最熟悉的中国其实还好些,大清王朝虽说已经是暗流涌动,但毕竟现在还是老舍笔下普通人还能吃上辣饼子、烂肉面,混个肚圆没啥问题的时代。
最惨的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美国这里有一批祖传仇视前殖民地宗主国英国的爱国者自媒体,他们掌控着自己的报纸、杂志,还偶尔发布成体系的小册子,并在上面连篇累牍的揭露大英帝国的黑暗面。
比如报纸上纰漏,伦敦的底层工人境况非常凄惨,工人的薪资很微薄,通胀率又高企,因为发现在外国建立工厂更加划算,大批的资本家将工厂迁出伦敦和利物浦,搬到了美国。而英国底层工人要么下煤矿、要么投身服务业,并在越来越拥挤的就业岗位内开始了疯狂内卷。童工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7、8岁的小孩成了通烟囱的主力,贫民窟的儿童有一半活不到18岁。
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就更惨了,美国这边最喜欢在报纸上批判的就是1876年至1878年的印度大饥荒,那场可怕的天灾加人祸,保守估计让印度地区两年内非正常死亡了1000万人到1500万人,问题是当时整个英属印度地区才不到一亿人,这相当于直接消灭了泛印度地区15%到20%的人口。
法国统治的非洲也好不到哪里去,还有一些欧洲小国什么比利时卢森堡,也在趁殖民时代末期疯狂的占领小片的殖民地,并开始压榨当地的资源。虽然此时已经没有了黑奴贸易,但留在非洲黑人的噩梦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相对来说,美国已经是个世外桃源了。这并不是美国的资本家和工厂主战斗力不行,而是此时的美国确实是地大物博、百业兴旺,广袤的土地蕴藏着财富和粮食,西进运动吸收了大量的破产农民,使他们成为被动的新土地开拓者。
所以,美国最穷困的工人也不至于吃不起饭,普通人的生活虽然算不上富裕,但横向对比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同等次普通人,生活也要舒适的多。
加之当时的美国并不热衷于战争,而是努力开拓自己的商业圈,追求自由公平贸易,这就让美国在对以英国为代表的老欧洲势力时,表现出一种格格不入的新兴国家的活力感。
当然美国也不是没有别的问题,比如因为新科技层出不穷带来的行业颠覆性大洗牌、新产业代替旧行业过程中产生的企业主破产潮和工人的失业潮,以及每隔几年就爆发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动荡,这使得华尔街上的股价变动的非常频繁,经常有声誉很好的公司一夜破产清盘,也让累千巨万的投资者眨眼血本无归。
美国经济的繁荣和行业快速更迭,以及华尔街高频率的牛熊市转换,孕育了巨大的风险,也蕴含着无穷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