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控股公司(1/2)
第133章 控股公司
拉里回到潘恩韦伯证券公司自己的办公室,关闭了房门,取过一张纸,将目前能想到的各种问题都在纸上罗列了出来。
首先就是近期要成立的一系列公司:包括目前正在商讨筹备中的跟勃朗宁兄弟成立的枪械公司、经营便利店的零售公司、还有经营蒸汽奶茶和烤肉的食品连锁公司。
拉里打算各自成立互不统属的独立实体公司,万一哪个出现问题,也不会伤及其它公司板块。
另外,拉里在跟肯尼迪共同投资福特汽车时候得到了个提示,那就是用基金或者控股公司对实际公司进行投资,可以有效的在公司名录里隐去自己的身形。
跟此时的律师、银行业高级人士深入了解过之后,拉里也学到了不少现代公司制度知识。
除了对公众隐身,这种利用控股公司控制实体公司还有其它好处。
比如建立债务风险的防火墙——若实体公司出现破产,债务仅限该层,不会漫延到自己的资产以及控股公司其它的资产;
第二点非常吸引人的就是税收优化——控股公司从实体公司获得的分红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并可以直接用于再投资;如果后续自己想收购亏损企业,其亏损额可以抵扣控股公司的整体利润。
还有一点隐藏的好处就是这样的多层股权设计可以规避未来的反垄断调查。拉里知道后续美国会加大对垄断企业的控制,而1890年国会通过的《谢尔曼反垄断法》其实已经是一个苗头了。
利用控股公司作为投资平台,可以同时控股多家不同类型、不同业态的各类公司,防止业务混杂,也能规避对行业垄断的审查。
另外,通过设计多层控股结构,自己也可以在后期利用杠杆,用小资金撬动实体公司的控股权。
根据前世对于公司的架构的一些闲散知识,拉里有个认知,利用控股公司、或者信托、或者基金控制实体公司,肯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对于商业投资的顶层控制架构,如果现在就考虑清楚,以后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另外,拉里自己现在是个投机者,自己所有的钱都是从股市上得来的。若是将股市投机得来的钱用到股权投资上,这两者之间必须建立一道坚固的隔离墙。
如果企业股权投资那块遭受了损失,不会危及自己的家产和现金;同样的,如果自己哪天在股市上看走了眼,或者被突如其来的黑天鹅暴跌搞的倾家荡产的时候,自己另外的股权投资也不会遇到任何风险。
.
设计完控股公司的架构,拉里继续将包括福特汽车、勃朗宁枪械公司、便利店零售和奶茶烤肉连锁食品店也做了挨个的分析。
福特汽车自己现在的持股还是太少了!才25%。
拉里明知道福特汽车将成为美国汽车时代王者,持有如此之少的股权,简直是不可忍受的。
不过这事也得从长计议,毕竟现在的股权框架是最有利于汽车公司初期的发展的。
况且,拉里有个感觉,肯尼迪投资福特汽车,未必是像自己一样对汽车这种发明充满信心,而真的只是一种有钱人为了博取“彩头”,而进行的天使投资。
一旦投资获得了超额收益,他是有退出的可能的。毕竟他是个职业政客,更看重类似票仓等实际政治收益,不会像一个职业投资家一样去思考问题的。
这就仿佛前世香港“股票小超人”购买了腾讯的20%股权,两年就赚了10倍收益,然后高高兴兴就把所持有的股票全卖给南非报业了。然后就看着那些股票又涨了几千倍。
就算肯尼迪不退出,福特汽车也终将会上市。
实在不行自己就利用牛市熊市的股票波动,间接在二级市场上再增持福特汽车的股票,总之自己绝对不可能满足于区区25%的福特汽车股权的。
相比肯尼迪,拉里更担心的反而是亨利·福特,因为他是真正相信汽车能改变时代的。
换句话说,拉里自己是知道未来有汽车时代,所以“因为看见而相信”;但亨利·福特是“因为相信而看见”,他对自己的发明有种极致的信心,这既是福特前进的动力,也是他发明家和商业大亨天生就具有的特性。
等汽车公司真正赚到了大钱,拉里毫不怀疑亨利·福特会想尽办法独占公司的,因为他心里清楚:一旦汽车时代到来,他的汽车公司、加之流水线这种效率和成本的“大杀器”,福特汽车公司将会创造多大的价值!
所以,拉里觉得自己得盯住福特,不要因为利益分配成为仇人,但也不能被他甩掉变傻瓜,这是重中之重。
勃朗宁枪械公司那边其实简单的多,毕竟这是个轻资产的公司,拉里不打算像福特汽车一样搞一套公司架构,设计套取勃朗宁的专利,而是在尊重他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再进行对等合作。
毕竟,在这个公司,拉里是有牵制手段的,那就是最重要的推销产品和订单获取,是由自己包办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