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传承(1/2)
这不是知青下乡,这是千里送人头!
公社实在没办法,只好把附近知青都调到农场住,这才让知青少生不少孩子。
只有早期的知青才这样,后来知青学尖了,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住进热情的老乡家。
让乔江心和秦雪住进郭怀礼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杨树林对他家的情况知根知底,郭怀礼在村里的威望也足够高,女知青住在这比较安全。
没想到顾小北这么一攛掇,两个漂亮女知青还是被盯上了。
他能怎么办...当然是装聋装瞎啦。
“表舅没事吧”?
“嗯,这个,那个,翠,走,回家烧炕去”!
杨树林无奈之下只好炕遁,拉著老婆和两个傻儿子跑路。
舅妈想缓和一下尷尬的氛围“让孩子自己处吧,要是能合得来再谈別的”。
这话在理,她和小姑子的关係好不容易缓和,可不能再让孩子走她们的老路。
姥爷一锤定音“那就先这样,要是能处到一块儿娶个知青也不错”。
“不用担心粮食,郭家沟不缺粮,杨树林那个小犊子比鸡都贼”。
顾小北不明白姥爷这话的意思,不过用不多久他就明白了。
郭怀礼打开柜子,从里面找出“半”本破旧的“书”,还有一个做工粗糙的本子。
“这些你拿去看吧,你姥爷我就是看这个学的打猎,本子里记录了我打猎的一些经验”。
“你大舅和你表哥不是打猎的料,既然你愿意打猎,这些就传给你”。
“可惜姥爷的腿不行,要不然带你进几趟山,比看这个强多了”。
不能亲自教好大外孙打猎,郭怀礼多少有些遗憾,但也只能这样。
本子是用糊窗户纸自己做的,里面歪歪扭扭写著一些字,还画著一些简单的地形图。
这个顾小北用得著,省的一进山两眼一抹黑。
半本破书破的直掉渣,封面上印著“內务府”三个字。
“这应该是清朝的书,也不知姥爷从哪弄的”。
翻开第一页,印著《都虞司渔猎篇》几个字。
可惜只剩下猎,渔没了。
这半本书对顾小北用处不大,他打猎的思路和手段与书上写的对不上號。
不过这是姥爷的一番心意,必须得收下。
“谢谢姥爷,我会把你的手艺发扬光大的”!
郭怀礼很高兴,能把手艺传下去他也算去了一块心病。
“妈,时候不早,咱们回吧”。
夜路不好走,確实该回去了。
大舅招呼表哥,要帮顾小北把那两麻袋鱼给他背上山。
“大舅,鱼就放这吧,山上已经有一麻袋鱼足够我几个吃了,这两袋子等下个集我拉到镇上卖钱”。
顾小北还指望靠卖鱼洗钱呢,往山上弄那么多鱼乾嘛,餵狐狸吗?
临走时,发现顾晓茜已经睡著,姥姥拦著不让叫醒。
“大晚上孩子困了容易感冒,明天再把孩子给你送过去”。
姥姥不止是想把孩子留住,还想把自己闺女的心留住,通过孩子让郭兰英早点和娘家彻底消除隔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