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再次赶集(2/2)
到了粮站,情况和顾小北想的不太一样。
来买粮的人不多,一个个看上去苦大仇深,跟谁欠他们钱似的。
顾小北很理解他们,要不是今年牛b税交的太多,农民不可能粮食不够吃。
粮食分的少就得额外钱票买,换谁来都得骂娘。
顾小北心说“你们骂早了,明年开始你们得骂祖宗”。
没一会轮到顾小北。
“买什么粮,买多少”?
老规矩,先递烟儿。
“我家人多粮食不够吃,想多买点,大哥帮帮忙吧”。
粮站的人手里有桿秤,心里也有桿秤。
一根烟的“诚意”,多卖你三五斤没问题。
碰上会嘮嗑的,多卖十斤八斤也不是不行。
“嗯,买多少啊”?
顾小北伸出三根手指。
粮站的人一看不乐意了,“诚意”不够啊。
“三十斤”?
“三百斤”!
这人刚抽了口烟,被顾小北这么一刺激呛的直咳嗽。
赶紧凑过去帮著拍后背,一边拍一边说。
“大哥,我家缺面袋子和麻袋用,可我没有票儿,一样给我来十条你看十块钱够不”?
够!
这可太够了。
二十个袋子五块钱都用不了,剩余的钱就是“诚意”。
粮站的人哈哈一笑“好说好说”,赶紧招呼人给顾小北称粮,此刻的顾小北就是他的“上帝”。
不缺粮的年头去粮站买粮很容易,只是想买细粮的话,必须同时买加倍数量的粗粮。
比如你想买十斤大米或白面,还要至少买二十斤苞米麵或其他粗粮。
虽然同样需要粮票,但粗粮的价格差不多只有细粮的一半,普通百姓还是以吃粗粮为主。
这时乡镇粮站售粮也是限量的,需要拿著户口和介绍信按人头购买。
有杨树林在介绍信隨便开,可顾小北家的户口压根不在他手里,所以没法用户口买。
他想把300多斤粮票全完,就算把姥姥家大舅家和杨树林家的户口全借来,粮食定额也不够用。
想买定额外的粮食也不是不行,但这需要好好“沟通沟通”。
赶上丰收年粮站库存足的时候,超出收购任务的那部分粮食,就可以適当卖的“隨意”一些。
顾小北没有定额,只能买这种粮食。
卖粮的权利在粮站人的手里,当然是谁有诚意卖给谁。
这时候粮站的工作仅次於供销社的工作牛b,油水绝对足足的,只要田里不绝產就饿不到他们。
大米白面一样买了五十斤,又买了二百多斤苞米麵。
所有粮食全都用面袋子装,並分成两份,十个面袋子刚好用完。
买粮了39块5加上所有粮票,再加上买袋子的10块钱,卖鱼的钱已经掉大半。
別觉得粮食便宜,如果没有粮票去个人手里买,这么多粮食100块钱都不一定买的下来。
计划经济有时候钱不值钱,票可能更值钱。
顾小北牵著大壮,拉著一堆面袋子往供销社赶。
郭大壮走路那叫一个昂首挺胸,把路过的老百姓都看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