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扩张之路与妥善安置(2/2)
沼气池里產出的这些有机肥料,何雨柱已经下达指示,成本价出售,让利给周边民眾。
这次土地购买情况较为复杂,超过三分之二的土地得和港英政府地政总署打交道,不到三分之一归粮船湾的居民所有。与港英政府地政总署的沟通並非易事。何雨柱带著威字8人组,怀揣著精心准备的文件,来到地政总署。面对森严的办公场所和表情严肃的官员,他们没有丝毫畏惧。何雨柱递上养殖场的运营报告,详细讲述著养殖场的经营状况,从每日的禽畜养殖数量,到龙腾养殖场开业以来的產品销售数据,无一遗漏。
威字8人组分工明確,有的负责整理文件,將资料分类摆放得整整齐齐;有的陪著何雨柱与官员交谈,补充细节信息。然而,审批过程漫长又艰难,各种问题和质疑接踵而至。地政总署的官员对土地用途提出疑问,担心养殖场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何雨柱不慌不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环保规划,详细解释养殖场的排污处理和卫生防疫措施。
经过整整一个月的周旋,他们终於通过了港英政府地政总署的重重审批,成功获得超过三分之二土地的购买许可。
处理那不到三分之一属於粮船湾居民的土地时,何雨柱秉持著公平公正、妥善安置的原则。他挨家挨户地拜访被征地居民,坐在他们的院子里,耐心倾听他们的担忧和诉求。在了解到居民们最关心居住问题后,何雨柱决定在居民区按原房屋面积购置宅基地,为他们重建同样面积的房子,並且在房子建好前,每月给予一笔租房补贴。
为確保居民权益得到保障,何雨柱找来香港当地有名望的大律师。律师戴著一副金丝眼镜,身著笔挺的西装,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条文后,起草了详细的安置协议。
协议里明確了房屋重建的时间节点,规定必须在半年內完工;还规定了房屋的质量標准,从建筑材料的选用,到房屋的结构安全,都有细致要求。
在签订协议的那天,何雨柱亲自向居民们解释协议內容,一位阿婆满是担忧地问:“这补贴能按时给吗?”
何雨柱立刻拍著胸脯保证:“阿婆,您放心!我何雨柱说到做到,补贴肯定每月准时到帐。”居民们见他言辞恳切,这才纷纷签下协议。
解决土地购买和居民安置问题后,何雨柱全身心投入养殖场的扩建规划。他再次聘请专业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这些专业人士穿著朴素,但眼神里透著专业与自信。他们拿著图纸和测量工具,在新购置的土地上反覆勘察,根据地形和面积,重新规划养殖场布局。这次扩建后,养殖场总面积將达107640平方英尺,约合1万平方米,养殖规模能大幅扩大。
建筑师和工程师提出一系列创新设计方案。建议增添现代化养殖设施,像手动控制的饲料投餵装置,虽然比不上后世的自动化设备,但在当时已经是比较先进的技术,能节省不少人力;还有通风和温度调节系统,通过巧妙设计的通风口和遮阳设施,保证禽畜栏舍內的空气流通和温度適宜。在禽畜栏舍设计上,更注重动物生活习性和福利,为不同禽畜打造专属的生活空间,比如给猪舍地面铺上木板,防止猪著凉;给鸡舍安装棲息架,满足鸡喜欢高处棲息的习性。
何雨柱认真听取建议,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对方案反覆修改完善。他还组织工人们培训,找来经验丰富的养殖师傅,现场示范新养殖技术和设备的操作方法。培训时,一位年轻工人好奇地问:“师傅,这新的投餵装置咋用啊?”师傅耐心地讲解:“你看,先把饲料倒进这个漏斗里,然后根据禽畜数量调节这个阀门,就能控制投餵量啦。”工人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问题,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在等待土地正式交接和房屋重建的过程中,何雨柱没放鬆对现有养殖场的管理。他每天天刚亮就到养殖场巡视,走进禽畜栏舍,仔细检查禽畜的生长情况,看看猪的毛色是否光亮,鸡的精神状態是否良好。他还经常与工人们交流,了解他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一次,一位工人反映饲料储存间有漏雨现象,何雨柱立刻赶到现场查看,当天就安排人修缮,避免饲料受潮变质。他不断优化养殖场运营流程,比如调整工人的工作分工,让每个人的工作安排更合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隨著土地交接日期临近,何雨柱和他的团队进入紧张筹备阶段。他们四处寻找合適的建筑材料供应商,经过一番比较,选定了一家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这家供应商的老板是个憨厚的中年人,拍著胸脯保证材料的质量。何雨柱还联繫施工队伍,与包工头详细商討施工计划,明確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何雨柱亲自监督每一个环节,每天都在施工现场忙碌,检查建筑材料的质量,查看施工进度是否符合计划。他深知,这次扩建对养殖场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终於,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土地正式交接,养殖场扩建完善工程也正式开工。施工现场一片忙碌,工人们有的搬运建筑材料,有的搅拌水泥,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希望的乐章。
何雨柱站在一旁,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