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跳蚤市场(1/2)
隨著轧钢厂后勤改革项目逐步走上正轨,剩下的工作已经交给了其他人。
何雨柱在屋里欣赏著自己的收藏。
这日清晨,他特意调班,並叫上了娄晓娥、何雨水,准备去逛逛旧货市场和跳蚤市场。
看著屋里的黄梨木八仙桌.椅和金丝楠木以及其他名贵木材的家具间来回逡巡。
这两年,閒暇之余,时不时的都会前往附近的旧货市场逛上一逛,潘家园、姚家园………等。
还有一些未正式形成的跳蚤市场。
老北京存在过不少未正式形成市场的跳蚤市场,它们往往自发聚集,充满隨性与烟火气:胡同口大树下,几张简易塑料布铺开,旧书、老式钟錶、褪色瓷盘错落摆放;居民楼前的空地上,邻里带著閒置衣物、儿童玩具吆喝置换;城郊铁道旁的空场,每到周末便冒出卖旧自行车、五金工具的摊贩,这些零散又鲜活的交易场景,虽无固定规模,却承载著老北京人独特的生活韵味与旧物流转的温情 。
自52年初,搬到85號四合院开始,就慢慢的养成了这个爱好。
家里的这套清中期的黄梨木八仙桌椅(含8个方凳)。
黄梨木的柜子。
沉香木的笔筒、镇纸、佛像、摆件儿,掛件。
除了黄梨木、沉香木,家里还有乌木、紫檀木、金丝楠木、黑酸枝、大红酸枝……
笔筒、笔架、镇纸、桌椅、床榻、柜子、首饰盒、药盒、书箱、佛像、动物雕像、摆件儿,掛件儿。
到目前为止已经收集了近200件。
为此费了数千元,对於当下一个普通人月收入20多元~30多元的收入水平来说,真可谓是一笔巨款了。
阳光斜斜地穿过窗户,洒在屋內摆放的黄梨木八仙桌上,折射出温润的光泽。何雨柱摩挲著桌边精致的雕,目光又扫过墙角金丝楠木书架上陈列的沉香木摆件,突然开口:“旧货市场最近有场大集,咱们先去淘些宝贝。”
娄晓娥与何雨水对视一眼,立刻来了兴致。这几年,跟著何雨柱穿梭於潘家园、姚家园等旧货市场,她们早已深諳其中乐趣。
老北京的跳蚤市场,藏著別处寻不到的烟火气——胡同口的槐树下,褪色的塑料布上隨意摆著旧书与搪瓷缸;居民楼前的空地上,邻里们吆喝著置换閒置的孩童衣裳;城郊铁道旁的空场,每逢周末便支起卖旧自行车与五金工具的摊位。那些未成型的集市里,討价还价声、孩童笑闹声与老式收音机的咿呀声交织,勾勒出最鲜活的京城生活图景。
三人骑著自行车,迎著秋日暖阳往城郊赶。铁道旁的空场早已热闹非凡,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何雨柱目光突然被远处一个旧木箱吸引。
竟是一个金丝楠木的箱子。
木箱表面斑驳,铜锁扣锈跡斑斑,掀开箱盖,里头躺著几卷泛黄的线装书。他小心翼翼地展开其中一卷,竟是清.嘉庆年间的《芥子园画谱》,虽有破损,却难掩其珍贵。
“老板,这木箱和书怎么卖?”何雨柱抬头问道。
卖货的老汉咧嘴一笑:“小伙子识货!木箱送你,书给个十块钱就行。”
听到卖货的老汉10块钱的叫价,顿时內心一喜“心想…原来是个不识货的。”
但脸色上却不露痕跡。
何雨柱摇摇头对这个价格不满意,竖起两根手指说道“太贵了,不值这么多,2块钱……。”
“小伙子,你这砍价砍的太狠了吧!这价卖不了。”
最终一番討价还价,以6块5角成交。
从兜里拿出现金,点出了6块5,递了过去。
卖货的老汉笑呵呵的把钱接过,又点了一遍,这才心满意足的把现金揣进裤兜里。
何雨柱把金丝楠木箱子搬到自己面前,仔细看了一下,又拿起旧书翻了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