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明平暗降(2/2)
“从二品户部尚书升任从一品太子太师,从二品工部尚书升任从一品太子太傅,从二品兵部尚书升任从一品太子太保。”
“臣等领旨谢恩。”
“开封府府尹王伟乐。”
“臣在。”
“即日起调任从二品兵部尚书。”
“臣领旨谢恩。”
兵部尚书在六部尚书中排名靠后,跟开封府府尹相比略逊一筹,皇帝对於王伟乐的调任算得上是明平暗降。
这也是皇帝的一贯手法,对於看重的官员先进行一番打压,然后再让接任人提拔之,这样接任人就对官员有知遇之恩,增加忠诚度。
大乾朝廷的军权三分,兵部衙门负责保管、发放武器,武举考试的举办,地方武官的选拔,各地地图的测绘。
至於皇城內的禁军主要归枢密院和三司衙门管,枢密院管禁军武官选拔,三司衙门负责直接管理禁军,两者互相制约,力求不再发生类似“黄袍加身”的事情。
开封府衙门的大多数官员们,看到兗王来接任府尹一职显得很是高兴,因为兗王即將被立为太子,他们成为兗王的下属,有机会接触之以获取好感。
但康姑父的心情就不是那么好了,一旦失去王伟乐的关照,他在开封府衙门的好日子也即將到头。
顾廷燁和袁文绍等跟王伟乐关係很好的武官,对於王伟乐出任兵部尚书的事情显得特別开心。
“大人,以后你可得多多关照我们呀。”
“这是一定的,只要你们表现好,本官会优先提拔你们。”
巡防营虽然在京城內驻扎,但他们並不是禁军,他们的武官选拔归兵部衙门管,王伟乐作为兵部尚书,虽说没有权利直接管理他们,但他们的官员升迁归兵部衙门管。
即便是巡防营的指挥使想要提拔底下的武官,都要经过兵部衙门的同意,否则他一个武官都提拔不了。
王伟乐接任兵部尚书后,提拔袁文绍为正五品的马军副都统,让其与顾廷燁同级,顺带著也提拔巡防营里的其他武官。
顾廷燁是王伟乐的至交好友,袁文绍是他的连襟,其余武官是跟隨他一起平叛的武官,都是知根知底之人,无一庸才。
王伟乐想著不能光提拔巡防营的武官,之前在河省、苏省、浙省的武官也曾经跟隨自己出生入死,他们是离自己比较远,但也不能置之不理,便一併提拔之。
“王爱卿,有御史上摺子弹劾你,说你大肆提拔地方武官,有没有这回事?”
“回陛下,確有此事。”
“哦?爱卿有何解释?”
“他们曾经跟隨臣征战沙场,他们的能力已经展现出来,並得到臣的认可。对於地方武官,兵部衙门有决定其升迁的权利,但並无管理和调动的权利。臣提拔他们是为陛下、为朝廷选材,不想他们的一身武艺和带兵之能被埋没。”
“爱卿说的是心里话?”
“臣绝无半句谎言。”
“朕是相信你的。”
“谢陛下。”
“太子。”
“儿臣在。”
“王爱卿是朕为你挑选的能臣,等你继承大业之后,一定要重用之。”
“儿臣遵旨。”
自从兗王受封太子之后,有皇帝给他选的三位从一品大员辅助,在朝堂上的势力大增,加上他之前的支持者,已经足够跟邕王及其支持者们爭斗了。
以至於太子觉得已经不需要再拉拢王伟乐,皇帝见状便特意叫他过来提醒之。
王伟乐出宫后,皇帝再次叮嘱太子。
“太子,王爱卿能文能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朕知道你以前试过招揽他被拒了,但这恰好证明他的忠心。”
“儿臣知道。父皇,王大人只忠心於陛下,换句话说无论是谁登上大宝,他都会为其效力。等將来儿臣继承父皇的大业之后,一定提拔重用之。”
“好。”
太子回到东宫之后,便跟属官们说了此事。此时的东宫属官基本上都是原本的王府属官,东宫的规格上去了,属官们的级別也跟著往上升。
“殿下,以臣之见,王大人即便再有才华,毕竟不是自己人,忠心度不够,用著不放心,比不得我们这些一直跟著殿下,身上打有殿下烙印的人,我们会永远支持殿下。”
“本殿下也是这么想的。”
“那陛下那里怎么办?”
“本殿下不能明著拒绝父皇,便推脱说等继位后再提拔重用。”
“殿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