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周显(2/2)
“潼关若失,京师便为孤城,苦守京师实非良策。本宫承诺,倘若真有那一日,本宫必保你家人与坤兴无虞。”
朱慈烺说完,目光死死盯著周显。
周显知道这是太子给他最后的抉择了,他看著眼前的红绳,一咬牙接过,重重叩首道:
“臣愿为殿下效死!”
朱慈烺回到书案旁拿起一只毛笔並从怀中摸出一本綾面手本翻到空白页递到周显面前,周显看著手本,颤抖的提起笔在手本上签字画押。
朱慈烺看了看未乾的墨跡,满意的点了点头道:
“你先起来吧,他日本宫若主事,必倚卿为肱骨。”
“臣必当肝脑涂地。”
周显起身急忙说道:
朱慈烺將目光从周显脸上移开转身望著窗外渐沉的暮色,开口道:
“本宫却有一事相托,明日你去城中设粥厂,以陈米熬粥,多掺些麩皮。”
周显眼皮一跳,这等粗劣粥食,老人和孩童难以下咽,太子这是要筛掉老弱。
“施粥时多留意流民中的青壮,专挑无家小,要会骑马的...先挑三百人。”
周显心中一凛顿时明白,太子这是要暗中募兵!
周显喉头滚了滚,低声道:
“若直接招募,恐引人注目,今上那边...”
朱慈烺嘴角微扬,缓步走到周显身旁,在他耳边低声道:
“谁说本宫要募兵,如今潜邸和太僕寺都需要人手,潜邸需要修葺。太僕寺马夫,人手也不足,懂了吗?”
周显眼睛微眯,“帮閒”一词在他脑中闪过,这在京中再寻常不过,富户家中临时雇些閒汉做些粗活,连顺天府都懒得过问,至於马夫...他父亲任职太僕寺就更正常了。
周显躬身抱拳道:
“臣明白了。”
朱慈烺微微頜首,又道:
“记住,分批招募,每批三十人左右。还有这些人必须底子乾净,最好是外地逃难来的,无亲无故。”
周显记下太子吩咐,又低声说道:
“臣听闻,去岁韃子入关,从保定府逃难而来的流民中,有不少近年来裁撤的驛卒。”
朱慈烺眉梢微动:
“哦?还在裁撤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臣父曾协理驛站裁撤。崇禎二年裁撤的不过是一些杂役,这些年陆陆续续未曾停过。特別去年为筹辽餉,又裁撤了北直隶三成驛站,这次可是正卒,且年岁都不大...”
朱慈烺闻言,手指轻轻摩挲著下巴,心道:
“这些驛卒会骑马,通文书,又受过操练,確实是上佳之选。”
他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很好,告诉他们,愿意来府邸做事者,月钱一两五钱!”
周显再度躬身抱拳道:
“臣晓得了,定不负殿下所託。”
朱慈烺不再多言,眼睛望著渐渐隱入夜色中的王府:
“去吧,今日之事,不传六耳。”
周显深深一揖,后退三步,这才转身离去。
周显走后,朱慈烺拿起手本,他一连翻了几页每页都有对应的一个人,直到翻到有周显签字的地方他才停下。
回到书案旁,朱慈烺提起毛笔,在空白处写到“崇禎十六年,周显。”
朱慈烺放下笔,手指在手本上摩挲著,这些稚嫩的笔跡记录著这些年他的苦心经营。
“时间还是太少了啊...”
朱慈烺感嘆道,崇禎时年三十二岁,正值壮年,朝臣们岂会捨近求远,来押注一个未掌实权的太子?
这些年他放下的暗子始终只能在这宫闈一隅,想要触及城外,在崇禎和朝臣们注视下太难太难。
朱慈烺转头望向皇宫的方向,此时崇禎应该还在武英殿披红,那硃笔仿佛悬顶利剑,將京城每一丝缝隙都钉的严丝合缝,让他无从下手。
朱慈烺合上手本,踱步到窗前看著窗外巡夜的勇卫营士卒喃喃道:
“勇卫营的话...还需要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