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武英殿危机(1/2)
夜色如墨,潜邸书房內。
朱慈烺身披轻甲,腰悬佩剑,立於案后。李邦华、倪元璐、骆养性、司马云等人皆已整装待发,阶下臣属肃立,独缺巩永固与刘文炳,二人已赶赴朝阳门,此刻应在朝阳门布防,只待车驾一至便开城放行。
“...朝阳门已在掌控,周遇吉与张同敞已在通州,距京师不足五十里,漕船三百艘亦在直沽口待命。“
朱慈烺的声音压得极低,目光扫过李邦华与倪元璐时,见二人眉头仍紧锁未舒。
“二位先生尚有顾虑?”
李邦华前一步,低声道:
“殿下,此时入宫,是否太过冒险?若今上震怒......”
倪元璐也附和道:
“是啊殿下,不如再等等,待闯贼兵临城下,再劝今上南迁不迟。”
朱慈烺目光如炬,扫过眾人:
“等?再等下去,便是坐以待毙!
他声音低沉却坚定。
“诸位莫非忘了唐通之事?若非本宫早有布置,此刻真定已破,闯贼铁骑早已合围,届时南下之路断绝!”
李邦华面露忧色:
本书首发.com,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殿下,臣非畏死,只是担心今上......”
“总宪。”
朱慈烺打断他。
“父皇性情刚烈,若无人推他一把,他寧可殉国也不会南迁。本宫身为太子,岂能坐视君父陷於险境?”
倪元璐欲言又止,朱慈烺看出他的顾虑,沉声道:
“倪师可是担心届时南都朝臣非议?”
倪元璐嘆息一声:
“殿下,此举恐有胁迫君父之嫌......”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朱慈烺厉声道:
“若拘泥於虚名,坐视社稷倾覆,方是真正的不忠不孝!”
他上前一步,目光灼灼。
“诸位皆是国之肱骨,当知轻重缓急。今夜若成,大明尚有復兴之机,若败,不过一死而已。难道诸位寧愿苟且偷生,也不愿为社稷搏一线生机?”
二人闻言,皆面露愧色。
骆养性、唐朝臣、司马云等武人率先单膝跪地:
“臣愿隨殿下赴汤蹈火!”
李明睿、李邦华、倪元璐三人对视一眼,终是长嘆一声,齐齐躬身:
“臣等谨遵殿下令旨。”
朱慈烺微微頷首,目光转向三人:
“三位先生即刻前往朝阳门,车驾与隨军家眷皆已备妥。待圣驾一到,即刻护送登车,不得有误。”
“臣等明白。”
三人再拜,匆匆离去。
待文臣退下,朱慈烺转向丘致中:
“大伴,可安排妥当?”
丘致中躬身道:
“回小爷,神武门当值千户已打点妥当,御马监备好了五百匹快马。”
朱慈烺指尖轻叩案几:
“通州方面呢?”
司马云沉声道:
“周总镇率两千精锐已至通州城外十里,沿途闯贼游骑皆被肃清。”
朱慈烺目光扫过眾人,声音缓和:
“好!记住,我等目的是救君父、保社稷,非是谋逆。入宫后,一切听本宫號令行事。”
眾人齐声应诺。朱慈烺抬头望了望天色,月已中天。
“时辰到了,出发!”
武英殿內
烛火摇曳,映得殿內忽明忽暗。崇禎独自坐在御案后,目光空洞地望著殿外沉沉的夜色。永王、定王已被送出宫,王承恩亲自挑选的可靠內侍带著他们藏於市井之中。
可那两个孩子...想到幼子们怯生生的脸庞,他喉头一阵哽咽,猛地灌下一口冷酒,酒液顺著嘴角流下,混著未乾的血跡,在龙袍上洇出暗沉的斑痕。
“皇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