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论文(1/2)
第93章 论文
贺映红捏著烟屁股,心思已经不知飘到了哪里,
他瞅了眼程波,缓缓又吸了一口。
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年贺映红才参加工作没有多久,被医院派去第二军医大学肝胆外科进修,便是在这段时间他结识了这个叫“小吴”的学生,一转头又资助了对方很多年。
后来,小吴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来到金陵参加工作。
在贺映红的推动下,成了医院当时最年轻的主治。
那段时间贺映红志得意满意气风发,他一度觉得,这就是自己人生最高光,毕竟一路资助下来的学生,学成归来又进入自己工作的医院,这种成就感远比完成十台高难度手术还要让人兴奋。
同样,对於这个小傢伙。
贺映红更是倾尽了心思去培养,儘管结果让人感到晞嘘。
想起往事。
他嘆了口气。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为一名医生,李西北是不如他的,但换一个角度来看,李西北似乎又比小吴强一些..::”
“这傻孩子..
听贺映红絮絮叨叻地说完,程波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这个评价很中肯,也很贴切。
確实是有点傻。
在同一个科室工作,程波心里自然清楚,那位小吴医生吃过生活的苦,对病人同理心强的要命,最起码他是没有见过哪个主治医生累死累活一年到头,到最后身上连几千元的积蓄都存不下的。
起初他对此也挺好奇。
毕竟一个连穿衣都很节俭的年轻人,要说存不下钱,谁都不会相信。
可后来从护士口中他才得知,原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吴在病人身上或多或少的垫付了很多钱,以至於最后他自已在检查出来肝癌时,连最基础的治疗的费用都掏不出来。
那是肝癌。
是无药可治的重症。
通常来说一旦检查出来,大概率就已经是中晚期。
对此,所有人心里都觉得惋惜。
可小吴医生却看得极为轻巧在一次聊天中,程波偶然从他嘴巴里听见这么一句话。
“我从小就是孤儿,老师你可能不知道,云南的山不高,但真的是密啊,密到让人觉得心慌,走过这个山头,外面还有另一个山头,老一辈有很多人都没出过那片大山,我是幸运的,看见了外面的繁华.....
贺老师在医院救了我,后来又资助我读书,这份善意总该要传承下去的吧,所以也不要想那么多的得失了,在我看来我就是赚了,只是对不起贺老师这么多年的教导,我不能再继续做一个医生了。”
想起这些,程波首先在心里肯定,接著又暗暗感慨这小子忒傻,身在医院怎么还看不清人心的善与恶呢?
病人是治不完的。
医药费也是垫付不完的。
这不是仅仅靠一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而且仅凭他一个人,又能在这滩浑水中溅起多少浪来呢?
该来的始终会来。
该走的终究要走。
作为一名医生,虽不说必须要看淡生死,但总归得心肠硬点。
要不然肯定是做不长久的。
而且,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医学很发达,其实这个所谓的发达只是一种错觉,只是碰巧搭上了科技飞跃进步的顺风车,以至於医疗手段相比较从前丰富了许多而已,而那些真正难搞的病症依旧难搞,会死人的病症依然要死人。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所以,几乎每一个医生对医学的期望值都不会太高。
他们在得知自己患上大病之后,相对会比平常人更加冷静,知道自已该做什么,知道自己能不能继续治疗。
就比如。
小吴医生选择了放弃。
程波不自禁又嘆了口气。
多好的年轻人啊,怎么就走到了这样一步呢?
他不自觉的扶了扶老镜,上身前倾,反覆措辞了好几遍,才语气稍微沉稳些问道:“小吴,他现在怎么样了?”
啪嗒!
贺映红续点了支烟。
过了一会,他猛吸了一口:“晚期,没多少日子了,人都要瘦没了,前段时间去了九华山。”
“唉,多好的年轻人啊。”
“老天不长眼。”
两个加起来接近一百岁的老医生,禁不住感慨。谁说不是呢,病魔从来不挑人,好人也不见得就有好报。
最起码在小吴身上。
两个老医生没看见一点点来自善意的回馈。
“行了,时间不早了,我先下班了....,
程波吸菸比较慢,完全是出於作陪的心思,隨手將菸头在菸灰缸里掐灭,然后站起身拍了拍老朋友肩膀,抬腿走人。
今晚已经超时下班了。
哪怕眼前这位科主任的心情不太好,但也不能阻止他下班回家。
出来工作都是为了生活,他还没有觉悟到可以捨弃小家的地步。
“对了,这个病例挺有代表性,我觉得你可以卖个人情给王海,让他搞一篇论文出来刚走没两步。
程波忽然改变了主意,回头提醒道贺映红不耐烦的摆手:“我哪有时间写什么论文?”
他现在这么忙,除了每年主任医师必须要完成的论文以外,根本没有时间去操心其它的论文。
再说了,一个无关痛痒的手术,就算特殊能特殊到哪里去,与其浪费那个时间,还不如琢磨琢磨科室未来的发展。
“我也就这么一说,你不需要但別人需要啊!”
程波笑了笑。
转身瀟洒走了。
看到这老小子瀟洒至极的背影,贺映红心底的羡慕是真真的,他羡慕程波这种心態,
即使他並不觉得这是一个良性的工作態度。
毕竟一个医生的口碑,建立起来可能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他已经习惯了爱岗敬业的模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