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宝玉「出息」了?(2/2)
口中这么说著,但康帝却並无责怪的意思。
隨后,当陷入沉默之际。
他凝眸沉思良久,屈指轻叩在桌案上,这才缓缓道:
“算下来,南巡也有一段时日,是时候该启程回京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
而太子作为国之重本,更不应轻易动摇。
康帝沉思之际,凝眸看向不远处,其间烛火掩映,映著室內的光线,显得他眸光中的情绪,也变得明灭不定。
*
神京。
江南扬州,寻得金鸡纳霜,圣上病癒之事,尚且还未传入京城权贵的耳中。
彼时。
荣国公府的荣禧堂內,儼然是一派热闹的模样。
就见贾宝玉站在堂內,谈及前些日子参加的诚亲王诗社文会时,更是眉飞色舞。
起先去文会之前,贾宝玉心中还不怎么情愿,以为又是什么沽名钓誉的名利场,不过是看在北静王的份上,不得不前往。
却不想,文会中举办的诗社,却正好挠到了贾宝玉心中的痒处。
他虽不通经义,但大小还算是个诗才,且又有荣国公府的面子在,诗社上,大家迎来送往,互相吹捧,倒是把贾宝玉的兴致吊起来了。
便是眼下从诗社中回来了好几日,他也反覆拿著此事说道,哄得老祖宗和王夫人眉开眼笑,便是贾政听到这事儿的时候,也难得露出了个好脸色来。
一时之间,贾宝玉都不由得有些受宠若惊。
许是尝到了此行的甜头,眼下这位宝二爷,见老祖宗和母亲心情大好,便又顺理成章地提出个要求:
“老祖宗,母亲,这些日子,三爷大办诗社。我寻思著,索性都是读书认字,倒不如先免了几日的进学,专心赴会。那诗社里,都是年轻俊才,我同他们一道作诗饮酒,也大有裨益。”
诗社不诗社的,倒是其次。
重要的是,可以免了进学。
眼下贾政不在荣禧堂,王夫人和贾母更未曾读过甚么书,一听到是诚亲王举办的诗社,便想也不想地答应了。
贾宝玉见状,心中微喜。
诗社哪里就需要那么多的时日了?
趁著不进学的功夫,他刚好可以和鯨卿一道玩乐。
而所谓的鯨卿,不是旁人,正是这些时日里,同贾宝玉孟不离焦、焦不离孟的秦钟。
直到贾宝玉离开后,王夫人的脸上也还带著欣慰的神情:
“这到底是年岁长了,知道上进了。前有十三爷看好环哥儿,如今三爷同我这混世魔王往来甚密。只是我就忧心一点,得罪十三爷还好,这三爷,可是圣上亲子,册封亲王的贵人。这孽障可別又昏了头,在诗社上,说了甚么不该说的话……”
侍奉老太太左右的鸳鸯,听到这话,便忍不住侧目而视。
二太太这话,看似贬低宝玉,实则话里话外的意思,莫过於贾环交好的,不过是个光头皇子。
反观宝玉,交好的却是有亲王爵位的诚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