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宫中来人,赐御膳(2/2)
“求得百家米,討得百家福,只愿父皇能消灾解难,健康长寿。”
“以前儿臣或许还不懂父皇的心思。只是如今儿臣年岁大了,也是做了父亲的人,於是愈发能够体会父皇曾经的淳淳教诲,拳拳爱子之心。父皇是儿臣的父亲,但更是天下之主,儿臣每每遇到困难之时,总是忍不住想起,若是父皇遇见这些艰难险阻,又会如何—”
老九庆听到这话,都忍不住膛目结舌,看向一旁的老八,惊得忍不住开口:
“八哥,这老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能说会道起来了?倒是把我们兄弟几个衬下去了,难不成,就他会做人不成?”
语罢,老九更是冷笑一声,开口道:
“这放在以前,老四顶多就是个办事的,也没见这么会说。要我看,指不定这背后,有谁在指点呢。”
有谁在指点,这都不要紧。
只需要知道的是,这碗百家米,算是送到了康帝的心坎上,连带著把值钱什么太湖奇石、白鹿祥瑞,都一併比下去了。
此刻,康帝的脸上带著点点笑意:
“老四,这次你算是有心了,难为你还能想到这样的法子。今年河北直隶大灾,多少灾民流离失所,便是家宴上,也是以简朴之风为主。金银玉器虽好,但朕每每思及城外流离灾民,便总有不是滋味之感—.
谁知庆听了这话,却是微微一笑:
“父皇有所不知,儿臣也不是凭空想起此法。只是思及城外粥棚处,荣国公府的贾环为母亲设下粥棚,心下便感慨颇多,这才有了如今的想法—”
庆听到这话,神色微微一动,颇有些狐疑。
老四和贾环的关係,什么时候那么好了?
倒是康帝听了这话,却是点点头:
“如今勛贵家里,遛狗斗鸡、听曲玩鸟的比比皆是,哪里还有曾经父辈们的风骨?这贾环先前研究的记帐之法,倒是颇有几分意思。”
“张机承,你把桌面上的黄釉龙纹罐封装的红白鸭子肉粥,带著鑾仪卫校尉,送到荣国公府去。”
此话一出。
家宴上不少皇子,神色微微一动。
倒是老十三,听到贾环能有这个殊荣,这会儿笑得很是真心实意。
*
贾家。
同样也是除夕宴席。
桌面上,贾母喝了几盏酒,便回忆起荣国公府老国公还在时的盛况:
“当年贾家一门双国公,那门匾都是皇帝特批的『敕造荣国公府”,以前的琉璃炕屏摆满厅。
玉儿,就连你身上的雀金裘,也是你祖父时得来的——.“
这都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
贾环看著贾母,就差宽慰她一句一一您老等著,今儿个以后,就能够发现,这日子只有一天比一天更糟的,往后的日子,每一年都是接下来最好的一年。
正此时。
那边的就有人匆匆来报:
“太夫人,宫中一一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