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一见钟情(2/2)
李一山苦笑:“头一年就是打杂,削土豆、刮鱼鳞、掏炉灰...师傅说这是磨性子。“他压低声音,“不过上个月我开始学切墩了,师傅夸我刀工不错。“
李一凡听著,心里却提不起兴趣。他想像自己整天围著灶台转的样子,觉得憋闷得慌。
“你呢?“李一山问,“考试准备得怎么样?“
“还早著呢。“李一凡摆摆手,“我现在天天閒得发慌。“
李一山皱眉:“那可不行。新社会了,没文化可吃不开。你爸说现在工厂招工都要初中毕业证呢。“
兄弟俩又聊了会儿家常,李一山就得回去干活了。临走前,他塞给李一凡两个肉包子:“拿著,丰泽园的招牌,比窝头香多了。“
离开丰泽园,李一凡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晃荡。肉包子很快吃完了,他看了看日头,才刚过晌午。回家也是听母亲嘮叨,不如去图书馆看看。
北京图书馆在东城,李一凡办了借书证后很少来寻。今天一进门,凉丝丝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他精神一振。
阅览室里人不多,大多是戴眼镜的知识分子。李一凡挑了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找了个角落坐下。这本书在学校时老师推荐过,但他一直没看完。
刚翻了几页,门口传来一阵清脆的说笑声。李一凡抬头,看见两个女孩走了进来。一个扎著麻辫,圆脸;另一个留著齐耳短髮,皮肤白皙,眼睛又大又亮。
李一凡的目光立刻被短髮女孩吸引住了。她穿著浅蓝色的布拉吉,领口別著一枚小小的共青团徽章,走路时裙摆轻轻摆动,像一阵清风拂过闷热的阅览室。
两个女孩在书架间穿梭,不时低声交谈。李一凡假装看书,眼睛却忍不住往那边瞟。短髮女孩抽出一本《牛虻》,转身时正好对上李一凡的视线。她微微一愣,隨即礼貌地笑了笑。
李一凡顿时觉得脸上一热,慌忙低头,书上的字全都变成了模糊的黑点。等他再抬头时,女孩们已经找了个位置坐下,开始专心看书了。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李一凡完全看不进去书。他时不时偷瞄那个短髮女孩,看她微微蹙眉思考的样子,看她偶尔撩起耳边碎发的动作,看她纤细的手指轻轻翻动书页...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让他心跳加速。
“晓兰,该走了。“圆脸女孩轻声说。
被叫做“晓兰“的短髮女孩点点头,合上书本站起身来。李一凡猛地站起来,书“啪“地掉在地上,引得周围几个人侧目。他红著脸捡起书,再抬头时,女孩们已经走向出口了。
几乎是本能地,李一凡抓起自己的书跟了上去。在借阅处还书时,他故意磨蹭,听到了工作人员对女孩说:“苏晓兰同志,这本书借期两周,別忘了按时归还。“
苏晓兰。李一凡在心里默念这个名字,觉得它和女孩本人一样美好。
出了图书馆,两个女孩沿著长安街往西走。李一凡保持著一段距离跟在后面,心里既兴奋又忐忑。他知道这样跟踪別人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苏晓兰和同伴在西单路口分手,独自拐进了一条林荫道。李一凡跟得更紧了,生怕跟丟。路两边的槐树投下斑驳的阴影,苏晓兰的身影时隱时现,像一场美丽的梦境。
转过一个弯,前方出现了一片红砖建筑群,门口有解放军站岗。李一凡猛地停住脚步——这是军属大院!他眼睁睁地看著苏晓兰向卫兵出示证件,然后轻快地走进了大院。
李一凡站在马路对面,突然感到一阵失落。军属大院住的都是干部家属,和他这样的普通工人家庭完全是两个世界。他想起苏晓兰整洁的布拉吉、精致的皮凉鞋、还有那枚闪亮的团徽...一切都那么遥不可及。
太阳渐渐西沉,李一凡拖著脚步往家走。路过一家国营照相馆时,橱窗里贴著“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標语,旁边是毛主席的画像。李一凡停下脚步,望著画像出神。
新社会来了,人人都说机会平等。可像他这样的普通青年,真的能和军属大院的子女平起平坐吗?苏晓兰那样优秀的女孩,会看得上一个连工作都没有的毛头小子吗?
回到家,母亲正在院子里晾衣服。“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她问。
“去图书馆了。“李一凡闷声回答。
“哟,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母亲笑道,“吃饭了吗?锅里还有粥。“
李一凡摇摇头:“不饿。“说完就钻进自己的小屋,往床上一躺,盯著斑驳的天板发呆。
苏晓兰的笑容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那种乾净、明亮的气质,和他周围见过的所有女孩都不一样。她看的是什么书?《牛虻》讲的是什么故事?她在军属大院里过著怎样的生活?
一连串的问题在李一凡心里翻腾。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和苏晓兰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家庭背景,更是知识和修养的差距。这个认知让他既沮丧又振奋。
夜深了,李一凡点亮煤油灯,从床底下翻出落满灰尘的课本。距离中专考试还有一个月,他不能再虚度光阴了。不管將来能不能再遇见苏晓兰,他都要成为一个配得上她的、有出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