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章 公式与精神力的结合(2/2)
林小雨惊讶地看著他:“理论上...是的。但你怎么改变金属结构?那需要极端条件...“
李一凡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赶紧转移话题:“我只是假设,假设而已。“
下午三点,物理楼特別实验室里气氛紧张。张部长穿著笔挺的中山装,站在一排精密仪器前,陈教授正在向他匯报李一凡的进展。
“根据测试,小李的能力不仅限於观察,还能精確控制金属的相变过程。“陈教授指著屏幕上的数据说,“昨天他成功实现了铜的定向结晶。“
张部长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好,很好。国家现在急需一种新型高温合金,用於航空发动机叶片。传统方法至少需要两年研发周期,但如果小李的能力確实如你们所说...“
门被轻轻推开,李一凡走了进来。看到张部长,他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
“小伙子,听说你进步很快。“张部长和蔼地说,“今天我想看看你如何將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陈教授拿出一块特製的合金样品:“这是一款实验性材料,但耐高温性能不达標。我们需要你通过能力优化它的微观结构。“
李一凡接过金属块,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不是课堂练习,而是实实在在的国家需求。他闭上眼睛,先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启动那种特殊的“视野“。
金属內部的世界在他“眼“中展开——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复杂的方式排列组合,形成各种晶粒和相界。他回忆著这几天学到的知识,尝试找出材料性能不足的微观原因。
“这里...镍和鈦的相界太脆弱了。“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在金属表面移动,“如果能引入一些过渡元素,形成更稳定的结构...“
隨著他的思考,精神力开始自发地工作。金属內部的原子像听到了无声的命令,开始重新排列。李一凡额头上的汗珠越来越多,这种精细操作比他想像的要耗费精力得多。
“温度...还需要考虑温度梯度下的膨胀係数...“他咬著牙,將热力学公式在脑海中具象化,引导著金属原子的运动方向。
突然,一阵剧痛从太阳穴传来,眼前一黑,他差点摔倒。陈教授赶紧扶住他:“够了!今天就到这里。“
李一凡摇摇头,坚持完成了最后一点调整。当他放开手时,那块金属表面泛著奇异的光泽,与之前已经截然不同。
“立刻测试性能!“张部长命令道。
半小时后,实验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测试结果显示,新材料的高温强度提高了400%,完全超了航空发动机的使用標准。
“天才!简直是天才!“张部长激动地拍著李一凡的肩膀,“你知道这为国家节省了多少时间和资源吗?“
李一凡虚弱地笑了笑,但心里充满成就感。这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可以真正造福国家。但同时,那种透支后的眩晕感也提醒著他——这种力量並非没有代价。
晚上回到宿舍,李一凡瘫倒在床上,连洗漱的力气都没有了。电话震动起来,是父亲
“听说你在学校表现出色,但记住,能力越大,消耗越大。注意休息,周末回家吃饭。“
李一凡盯著天板,思绪万千。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隨著能力的深入应用,等待他的將是更大的挑战——不仅是技术上的,还有国际关注以及自身能力限制等一系列问题。
但此刻,他只想好好睡一觉。明天,还有更多的公式和金属等待他去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