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政策风波(1/2)
《四合院里的年关》
腊月二十三,小年。
李一凡站在自己新装修的小院里,手指轻轻敲击著红木窗欞。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眯起眼睛,精神力悄然展开,检查著白色空间里储备的物资——五十斤白面、三十斤大米、二十斤猪肉、十斤白,还有各种乾货和两坛绍兴黄酒。
“应该够了。“他自言自语道,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画了个圈。自从获得这个特殊能力后,他总能在物资紧缺时比別人多一份从容。
院门外传来脚步声,李一凡迅速收敛心神。母亲王秀兰挎著菜篮子推门进来,脸颊被寒风吹得通红。
“一凡,妈去供销社看了,鸡蛋都涨到五分钱一个了!“王秀兰放下篮子,里面孤零零地躺著两颗白菜和一小包粉丝,“说是快过年了,东西都紧俏。“
李一凡接过篮子,不动声色地从空间里转移出十个鸡蛋放进橱柜:“妈,我同学从乡下带了点鸡蛋来,您先拿著用。“
王秀兰眼睛一亮,隨即又黯淡下来:“你这孩子,別老拿同学东西。现在谁家都不宽裕。“
正说著,院外突然传来一阵喧譁。李一凡探头望去,只见街道办的刘干事带著两个工作人员,正在四合院中央的空地上张贴告示。邻居们三三两两地围拢过去。
“走,看看去。“李一凡披上袄,和母亲一起出了门。
刘干事站在台阶上,清了清嗓子:“各位街坊邻居,接上级通知,从下个月起,所有物资实行票证制度。粮票、油票、布票,以后买东西都得凭票供应!“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贾张氏挺著还没完全恢復的肚子,四个襁褓中的婴儿由两个大人轮流抱著,她尖著嗓子问:“刘干事,这票怎么发?我家可有8口人吃饭呢!“
易大妈也挤到前面,她家刚添了三胞胎,眼下正缺奶水:“就是啊,孩子正长身体,没粮可不行!“
刘干事擦了擦额头的汗:“具体细则还要等通知,今天就是先告诉大家一声,趁这几天还能自由买卖,该准备的赶紧准备准备。“
人群瞬间作鸟兽散。李一凡站在原地,看著邻居们慌慌张张往家跑的身影,心里一沉。他早就在工业部的內部通报中知道票证制度要实行,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一凡,咱家...“王秀兰忧心忡忡地看著儿子。
“妈,別担心。“李一凡拍拍母亲的手,“爸在厂里有供应,我上大学也有补助,饿不著。“
回到小院,李一凡锁上门,立刻进入白色空间。他调出这段时间积攒的存款——两千多万美元,半年的利息换成人民幣又是一笔巨款,但在票证时代,钱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得抓紧最后几天。“他喃喃自语,精神力扫过空间里储存的《情满四合院》剧情影像。虽然这个世界与他记忆中的电视剧已有很大不同,但大事件走向似乎没变。
第二天一早,李一凡藉口去学校,实则直奔东单菜市场。往日熙熙攘攘的市场今天格外拥挤,每个摊位前都排著长队。他挤到粮油区,发现价格已经翻了一倍。
“白面!白面还有吗?“一个中年男子焦急地问。
售货员头也不抬:“没了,明天请早。“
“我出双倍价钱!“
“三倍也没用,仓库都空了。“售货员摊手,“上面通知要控制销售,等著发票呢。“
李一凡默默退到一旁,趁人不注意,將手伸进袄內袋,实际上是从空间里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布口袋。他装作刚从包里拿出来的样子,走向一个卖杂粮的老农。
“大爷,这小米怎么卖?“
老农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小伙子,现在行情不一样了。你要诚心要,一块五一斤。“
这价格是平时的三倍。李一凡没有还价,掏出钱:“给我二十斤。“
老农眼睛一亮,迅速称好小米,用旧报纸包了好几层才递给李一凡:“小心拿著,別让人看见。“
离开粮摊,李一凡又陆续买了些能存放的乾货和腊味。走到市场角落时,他看见秦淮茹正抱著没满月的孩子,在一个卖鸡蛋的摊位前徘徊。她手里捏著几张皱巴巴的毛票,显然不够买哪怕一个鸡蛋。
“秦姐。“李一凡走过去,轻声打招呼。
秦淮茹嚇了一跳,慌忙抹了抹眼角:“是一凡啊...我、我就是出来转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