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 章 胡同火暖(2/2)
“还有俺!”王大妈举著择到一半的豆角,“俺闺女想考北大物理系,您给说说,灵能是不是真能让灯泡不用接电线?”
林书瑶看著热闹的院子,忽然想起陈学礼实验室里的冰冷仪器。原来真正的“灵能科技”,从来不该藏在地下密室,而是该像此刻这样,融在胡同的烟火气里——傻柱家的饭香、孩子们的笑闹、甚至二大爷抱怨“灵能风车吹乱了他的象棋谱”的嘟囔,都是最鲜活的“应用场景”。
“这样吧。”李一凡抬手,灵能在掌心凝聚出微型灵能核心,只有核桃大小,却能点亮整间院子的电灯,“明天开始,我在院子里开个『灵能小课堂』,想学机械的跟赵卫国师傅,想学种地的找王铁柱伯伯,至於做饭嘛…”他看向傻柱,“柱哥负责教他们顛勺,咋样?”
“得嘞!”傻柱一拍胸脯,忽然瞥见林书瑶手腕上的青铜手鐲,“哎?这鐲子咋和我藏在枕头底下的那个一模一样?”
李一凡和林书瑶对视一眼——当年特別行动组的信物,竟在傻柱手里。他忽然想起白瑾临终前的玉简,想起四合院后院的老槐树,心中一动:“柱哥,你枕头底下是不是还有个铁盒?”
“你咋知道?”傻柱挠头,转身跑向厢房,再出来时抱著个生了锈的铁盒,“这是我爹留给我的,说等我有儿子了再打开,可我一看里面是破铜烂铁,就…”
铁盒打开的瞬间,一道微光闪过。林书瑶忽然指著盒底的刻字惊呼:“一凡!这是你师傅的笔跡!”
“崑崙秘境的钥匙,不在山上,在人间。”李一凡轻声念出刻字,忽然想起石门內侧的守钥人预言——当灵能融入人间烟火,混沌封印自会消散。他抬头望向老槐树,枝叶间漏下的阳光,正落在傻柱家八个儿子身上,他们正围著灵能风车蹦跳,笑声惊飞了树上的麻雀。
“原来如此。”林书瑶握住他的手,指尖感受到他掌心的茧——那是常年製造机械留下的痕跡,“秘境的钥匙,从来都是人心。”
四合院的烟囱升起炊烟,傻柱喊著“开饭了”,八个孩子簇拥著李一凡和林书瑶走向餐桌。瓷碗碰撞声中,二大爷抱怨著“灵能风车把他的鸟笼吹歪了”,三大爷却偷偷问孙子“能不能让灵能核心给收音机续航”,翠往林书瑶碗里夹了块红烧肉,说“城里姑娘得补补”。
李一凡咬了口傻柱炒的回锅肉,辣得直吸气,却看见林书瑶眼里闪著光——那是劫后余生的安定,也是看见人间烟火的温暖。他忽然想起师傅说过的话:“真正的修仙,不是飞升到九天之上,而是守著人间的一盏灯,等晚归的人回家。”
暮色渐浓,灵能风车还在吱呀转动,照亮了四合院的青砖墙。李一凡坐在老槐树下,看著孩子们追著光点跑,听著傻柱和二大爷拌嘴,忽然觉得,比起崑崙秘境的上古传承,此刻掌心的温度,眼前的热闹,才是他跨越三十年时光,最想守护的“大道”。
林书瑶靠在他肩头,指尖轻轻划过他腕间的手鐲:“一凡,你说以后咱们的孩子,会喜欢四合院吗?”
“当然。”李一凡望向星空,灵能在指尖凝聚成小小的槐形状,“因为这里有最浓的烟火,也有最暖的人心——这才是灵能科技,该扎根的地方。”
夜风掠过,老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远处传来自行车的铃声,混著卖冰棍的吆喝,飘向渐暗的天际。而在四合院的餐桌上,傻柱正给孩子们讲“李叔叔当年造的雷霆战机”,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手里的灵能风车,正把星光,一点点,揉进人间的烟火里。
这一晚,四合院的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亮。就像李一凡此刻的心情——当灵能不再是密室里的秘密,当科技回归人间的温暖,所有的阴谋与迷雾,终將在这人间的烟火中,渐渐消散。
毕竟,比起征服星辰大海,他更想守著这方小院,看春去秋来,看孩子们在灵能风车下长大,听傻柱的炒勺在锅里响,闻林书瑶泡的茶在桌上香。
这,才是他李一凡,最想要的“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