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灵能(2/2)
秦淮茹脸上笑开了,眼角的褶子里还沾著点白麵粉。自打进了四合院那个“灵能手工小组”,她总算不用再提心弔胆地干那些倒腾票证的勾当。一抬眼看见李一凡,她赶紧站起来,有点侷促地搓著手:“李同志,孩子们校服领子上那…那『小扣子』,我缝好了,您瞅瞅,够结实不?別一扯就掉……”
“结实,秦姐。”李一凡伸手摸了摸那衣领子,指肚蹭过细密的针脚,“真不用这么见外——过去那点事儿,早翻篇了。”
秦淮茹眼圈儿一下子有点红,嘴唇动了动,还没出声,傻柱那破锣嗓子就从四合院方向炸了过来,带著点气急败坏:“凡子!凡子!死哪儿去了?赶紧的!许大茂这孙子非说灵能电池没电了,电影放不了!全院子老少等著呢!”
“来了!”李一凡笑著应了一声,转身往四合院走。路过锅炉房那黑黢黢的小屋,瞧见三大爷阎埠贵正领著他小孙子解旷,吭哧吭哧往那崭新的灵能热水器里铲煤块。
“三大爷,这玩意儿插上电就行,煤不用往里填!”李一凡过去帮忙,把散落在地上的煤块子码整齐,“您这老手艺想留著教孩子也行,就当讲古了。”
三大爷乾咳两声,把身后的小解旷往阴影里藏了藏:“咳咳…我…我这不是怕这小子光顾著学你那灵能,回头连个火都不会生!你瞅瞅他,火柴都划不著!”
“得嘞,明儿课堂加一节,『传统手艺之生火做饭』。”李一凡变戏法似的从兜里掏出个亮闪闪的小方块,塞给探头探脑的解旷,“不过嘛,这灵能打火机也得会,不然你妈做饭点煤气灶,你乾瞪眼啊?”
暮色四合,四合院屋檐下那几盏李一凡亲手改过的灵能灯,悄没声儿地亮了起来,洒下一片暖融融的黄光。李一凡靠在老槐树底下那把磨得油亮的竹椅上,瞧著傻柱跟许大茂脑袋顶著脑袋,在放映机旁边鼓捣那块“没电”的灵能电池,听著二大爷跟三大爷为了“用灵能育种还用不用留老种子”吵得脸红脖子粗,身上那点乏劲儿,不知不觉就被这热腾腾的烟火气给蒸腾没了。
“琢磨啥呢?”林书瑶端著个白瓷茶杯过来,挨著他坐下,头髮丝儿里还飘著股实验室的怪味儿——她一下午都猫在院里腾出来的那间“灵能科研角”里,琢磨怎么让那灵能核心塞进收音机、电风扇。
“琢磨…当年在崑崙山顶上,远远望见的『人间烟火』,”李一凡接过茶杯,指尖传来杯壁恰到好处的暖意——那是林书瑶用她那点灵能温过的,“闹了半天,就是这些。吃饭,干活,拌嘴,还有…给娃娃们鼓捣个能照亮回家路的小手电。”
林书瑶噗嗤笑了,下巴点了点石桌上摆的那一堆“破烂发明”:王大妈改的灵能缝纫机头,傻柱弄的灵能保温饭盒,连老疙瘩用破弹弓改的“灵能风车发射器”都混在里面。“瞧见没?大伙儿都在把这点灵能,往自己『日子』里揉呢——这才是你当初念叨的『改变结局』吧?”
“嗯,这才是。”李一凡仰头望进墨蓝的夜空,一点微弱的白光在他指尖跳跃、拉伸,凝成一个小小的、袖珍的轧钢炉模型——当年他在那神秘的储物空间里,造的是劈山裂石的雷霆战机;如今,他却觉得给王大妈修缝纫机、给胡同里安路灯,更让他心里踏实。原来真正的“厉害”,不是一剑劈开崑崙山,而是能让家家户户窗子里透出的那点光,亮得更久些,更暖些。
夜风掠过,老槐树叶子沙沙地响。远处,火车进站的长鸣刺破寂静——那是装著灵能发动机零件的货车,要开往天南海北。李一凡整个人陷进竹椅里,傻柱五音不全的老调子忽地拔高了,孩子们举著刚到手、光柱乱晃的灵能手电筒,在院子里疯跑,“探险”的尖叫笑闹声此起彼伏。他心里头,像是被什么东西塞得满满当当,又暖又涨。
这就是他用那漫长到几乎忘了年月的“修行”,换回来的东西——实实在在的“人间”。
轧钢厂的大车间里,灵能锻造炉那幽蓝的火苗子,还在不知疲倦地舔舐著炉壁,映著工人们淌著汗却咧著嘴的笑脸。他们不懂啥“元婴”,更没听过“崑崙”,他们就知道,打从李一凡来了,炉子烧得特別旺,活儿干得特別顺,月底揣进兜里的票子,也比过去厚实了那么一点。
四合院的灯,这一晚又亮到了很晚很晚。就像此刻盘桓在李一凡脑子里的念头——比起当啥子“末法时代的救世主”,他更乐意守著这胡同里的烟火气,当个普普通通的“灵能师傅”。看著娃娃们在那些转得飞快的灵能小风车底下躥个儿,看著街坊四邻把这玄乎的“灵能”,一点点、一天天,揉进柴米油盐、缝进衣裳角、刻进娃娃们手心攥著的小手电开关里。
那开关上,还歪歪扭扭地刻著几个小字:“李叔叔教我”。
这滚烫的、带著馒头香和机油味的人间温暖,哪里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仙法?有人肯把这“灵能”,揉进掀开笼屉时腾起的那股白气里,缝进娃娃们校服领口细密的针脚里,甚至只是,刻进一个铁皮罐头改的小手电开关上。
这,大概就是他磕磕绊绊一路走来,寻到的最好“仙途”了。